7时58分,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刑侦大队法医沈睿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走进风淋室张开双臂,让洁净空气去除身上的尘埃——这个动作从2017年参加法医物证检验工作起,便延续至今,这是进入实验室的“必由之路”。
微观世界的追光者
在1000倍的物镜下,人类皮肤组织的细胞排列如同星图般神秘。沈睿的睫毛几乎要触到目镜,手中的移液器悬停在离心管上方,精准地提取0.5微升液体。
这是她今天处理的第13份检材,距离DNA实验室的午休时间还有27分钟,她需要掐着点吃饭、上厕所,否则无法在仪器完成操作时,及时取出检材。“有时真相就藏在0.1毫米的检材里。”
2023年,沈睿为一篇论文提供了素材,该文荣获第七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素材便是她主检的一起强奸案。因受害人的家属隐瞒,发案时间过去几个月,受害者在接受药物流产手术时,才向医院透露了怀孕原因。
此时警方介入,但已无法从受害者体内提取犯罪嫌疑人的DNA,更坏的消息是,家属已将手术后取出的胚胎丢弃,无法通过亲子鉴定确定犯罪嫌疑人。
案件陷入了僵局,错过了“黄金报案时间”,又缺失最关键的检验材料,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际,沈睿突然想到,医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会提取少量刮取物制作病理切片。
她立即请办案民警联系医院。庆幸的是医院仍然保存着这个病理切片。就是从这一点点肉眼都无法看清的组织物中,沈睿锁定了嫌疑人的DNA,让一个原本“败局已定”的案件成功扭转。
跨越20年的正义接力
2024年夏天,沈睿戴着棉质手套,轻轻揭开标号的物证袋。泛黄的笔录纸上,当年办案民警的字迹依然清晰:“受害人双手指指甲剪取三分之一,疑似含有表皮组织。”
她对着无影灯举起一截指甲,仿佛看见20年前的同行在证据登记本上写下最后一个标点,而此时的窗外,正飘落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通过连续几天的检验,沈睿在烟蒂过滤嘴上发现了柳某的唾液斑,在指甲缝里提取到另一人的DNA。系统弹出比对结果时,沈睿的背早已被汗浸透,而后,民警对两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其中一人看到民警时,深深呼出一口气,说:“你们终于还是来了。”
自西山公安DNA实验室成立以来,沈睿完成DNA检验鉴定1400余起、检材5000余份,出具鉴定书200余份,完成数十起积案的DNA检验鉴定工作。
“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基因片段,是逝者留在人间的最后星光,指引我们寻找真相。”沈睿说。
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
在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法医与人性进行复杂对话的结果——为寻亲者比对DNA时的屏息以待,面对受害者家属时的默默安抚,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时的特殊保护……
“我们见过最黑暗的人性,却始终相信光明的存在。”沈睿在检验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看到已经逝去的年轻生命,身为母亲的她难免动容,“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都是挑战人性底线的凶恶,不愤怒、不难过是假的,但我们有机会为受害者发声,所以要让自己冷静、理智。”
当春城的霓虹在检验室窗外流淌,沈睿的移液枪依然在不同的离心管间往返,那些好像星辰大海般的基因图谱,正在数字云端编织成最严密的法网。在毫厘之间探寻真相,于细微之处捍卫正义,沈睿和她的法医同事们,是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
记者 姜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