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时报》

某日翻阅老报纸时,无意中发现一张题为《合肥城西学堂第一次毕业纪念》珍贵照片——被刊发在《时报》上,当日为“己酉五月初九日”,己酉即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也就是说,这张照片距今已有116年的历史,是目前已知的合肥地区最早一张小学毕业合影。“合肥城西学堂”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与育新小学有何关系?先从它的创办说起……

——编者按

清末肇建城西学堂

合肥城西学堂之肇建,与清末新政有着直接关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发布“上谕”,以“立大小学堂”推动教育改革;五月,诏令“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各省均遵旨奉行。


· 《明定国是诏》(1898年) ·

▲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院

戊戌变法失败后一度沉沦。二十七年(1901)八月初二日,光绪帝再颁此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二十九年(1904),正式颁行《奏定学堂章程》,根据初、中、高等教育阶段的划分,对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 ·

▲ 来源:上海图书馆

《奏定学堂章程》颁行的第二年——光绪三十年(1904),合肥县借赁民房,开办识字义塾,此为合肥近代小学教育之始。翌年(1905)二月,移至多公祠开办学堂并禀请立案,正式命名为“合肥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简称“合肥城西学堂”。同时肇建的还有“私立育才初等小学堂”和“官立城东两等小学堂”。


· 《庐州府属小学堂表》 ·

▲ 来源:清《(宣统)皖政辑要》

今人多以《皖政辑要》认为“私立育才初等小学堂”(三十一年正月开办)即合肥最早的小学堂,然而清末报刊则称城西学堂为“本邑学堂之先导”,或称城东、城西两小学为“合肥学堂创办最早者”,此当按三十年(1904)开办义塾起计算。其校址,一说在“城西街李公祠内”,一说在“城西大街多、李二公祠内”。


· 《合肥学务进化史》(1909年) ·

▲ 来源:《民立报》

“李公祠”待考,“多公祠”在今富达大厦附近。“多”指清末名将多隆阿,此人曾于同治元年(1862)率部与袁甲三合军,逼攻太平军占领下的庐州城,与守城陈玉成部多次激战,最终于五月十三日收复。“多公祠”不见记载,但据其卒年约知始建时间在同治三年后。“学堂就多公祠改造,房屋甚少”,亦可知其规模。


· 《省视学彭国镛调查庐州府各属学务报告》(1909年) ·

▲ 来源:《安徽学务杂志》

史料表明,城西学堂创办得到了合肥知县方永昺的大力倡导和支持。诸如,同时期出版的《皖政辑要》记载其开办人为“方永昺”,《安徽白话报》称:“合肥自前方令奉兴学之谕成立城东西官立高等小学两所”。首任堂长为蔡枫山(一作蔡蓬山),在其任上,学堂“规模颇具”。蔡枫山病故后,高有谷、陈香岩接管。


· 《合肥学界之可危》(1908年) ·

▲ 来源:《安徽白话报》

办学初期,城西学堂曾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当年一篇题为《城西小学之困难》的报道,描述了相关情形:“自蔡君枫山故后,规画无人,经费因之支绌,学生亦遂减少……今春,各学生以无力认缴学费,上学期入学相率观望不前,现来学者合甲乙丙三班统计,仅十余人”,文章倡议“热心学务者勉为其难,筹认经费”。


· 《城西小学之困难》(1908年) ·

▲ 来源:《神州日报》

尽管困难重重,仍有一批学生完成了学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甲班肄业学生中,有2人读满十学期,其余皆八学期。“前经省视学沈君试验各科,嗣经省视学吴君查看课程”,于腊月中旬举行毕业考试,并请地方官及劝学所成员莅堂监试。经禀报提学后,于翌年(1909)二月十七日举行毕业礼,发给文凭。


· 《合肥高等小学毕业》(1909年) ·

▲ 来源:《神州日报》


· 《高等小学毕业》(1909年) ·

▲ 来源:《神州日报》

吴旸谷与旸谷小学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特别是在近代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中,离不开一批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引导和推动。今人素闻吴旸谷为合肥“辛亥三上将”之一,却鲜少知其在教育事业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吴旸谷,本名吴春阳,字旸谷,安徽合肥北乡人,其兄吴春涛曾撰文称他“性豪迈,作事坚定”。


· 吴春涛《亡弟旸谷事略》(1912年) ·

▲ 来源:《民立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留学日本的吴旸谷受孙中山委派,回国发展革命。翌年(1906)冬,吴旸谷回到合肥后,效仿蒯光典“安徽学务总会”,倡议主办“合肥学务分会”,不久改为“合肥教育分会”。同时,他还成立了同盟会江淮别部——“武毅会”,秘密发展同盟会会员。但他的活动遭到了合肥旧绅士的反对。


· 吴旸谷 ·

▲ 来源:资料图片

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省中“大吏捕之急”,遂蛰居合肥城西学堂继任堂长。彼时“里中学风凋敝,城西特甚”,吴旸谷受任正是学堂岌岌可危之时,自此开始热心教育苦心筹划,“重道德,尊自由,讲武技”。他还安排暗中发展的几位同盟会会员担任教师,教唱学生革命歌曲,宣传革命思想,以为革命储备力量。


· 《省视学贺同庆调查庐州府学务报告》(1910年) ·

▲ 来源:《安徽学务杂志》

吴旸谷主办城西学堂,直至宣统三年(1911)夏。经其任教三年,学堂“学风丕变”,“士皆轻家而重国”。同年,张子开主持召开教育会。吴旸谷提出应办的四件事,张子开“逐条诘驳,语近讽刺”。吴非常愤怒,见于辞色。合肥知县李松圃竟立即下令:摇铃散会。至此,吴旸谷深感在合肥已无可作为,只有离开。


· 张子开 ·

▲ 来源:合师毕业生

这年11月,吴旸谷在芜湖听闻浔军黄焕章部祸皖,只身急返安庆。在当面痛斥黄焕章后,遭其下令卫兵开枪射击,最终身中7枪,当场牺牲,年仅27岁。一时“惊耗传闻,远近悲痛”。其遗体归葬故乡合肥,安庆万人空巷,都挥泪为他送行。经过芜湖时也是如此。葬礼在合肥举行,十分隆重,全城人民都前往悼念。


· 《吴毕二君之痛史》(1911年) ·

▲ 来源:《民立报》

民国十七年(1928),经国民党中央执委柏文蔚提议,“褒恤辛亥光复皖省死事先烈吴旸谷,明令追赠上将,给资建祠修墓”。而合肥城西学堂,至民初改称城西高等小学校。二年(1913)被迫停办,次年11月恢复。此后几经更名。二十一年(1932),合肥县政府决定,为纪念先烈吴旸谷,定名县立旸谷小学。


· 《柏文蔚为吴旸谷请恤》(1928年) ·

▲ 来源:《时事新报》

史料显示,学校自吴旸谷堂长后,相继接任的几任校长亦多能悉心办学,由是声誉日隆,历久不衰。十九年(1930)前后,该校经费之多,为全县小学之冠。二十六年(1937)3月,安徽省政府曾下达训令,嘉奖该校“办学认真”。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再度停办。抗战胜利后,时局动荡,学校大受影响,难言发展。


· 合肥县立旸谷小学毕业证书(1947年) ·

▲ 来源:安徽画报

同时,旸谷小学在复校后,校址迁至后大街双井巷内。三十六年(1947)3月,根据合肥县参议会首届第四次大会决议,将大卫山巷与横街、德胜街合并命名为“旸谷街”,其中三孝口以北为“旸谷北街”,三孝口以南的德胜街为“旸谷南街”;县立旸谷小学所在的后大街中段被命名为“中正中街”,亦作“中正中路”。


· “旸谷北路”(1947年) ·

▲ 来源:《安徽省会警察局辖区全图》

札记

1949年合肥解放后,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整顿旧有学校。上半年,学校恢复并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五小学。1953年2月,根据市政府决定,将原来用序数命名的小学改以学校所在地的地名命名,遂改为合肥市双井巷小学。1958年,由市属小学改为中市区(今庐阳区)区属小学。1967年,正式更名为合肥市育新小学,并沿用至今。2010年7月,合肥市育新小学搬入银杏大街1号(今固镇路49号)新校址,合肥市五里拐小学并入。新校址占地面积20亩。


· 合肥市育新小学(双井巷校址) ·

▲ 来源:合肥市育新小学


· 合肥市育新小学(1978年) ·

▲ 来源:《图说合肥城市记忆》

合肥市育新小学,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到今年刚好迎来建校120周年,值此校庆之际,谨以本文并附珍贵影像及史料文献,向百廿育新表示祝贺!百廿风华传薪火,扬帆启航谱新章!


· 合肥市育新小学(2019年) ·

▲ 来源:合肥市育新小学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仅供参考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看官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合肥市育新小学(2019年) ·

▲ 来源:合肥市育新小学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别企划 -

- 庐阳八景 -

- 山河湖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门水关 -

| | |

- 官署衙门 -

| |

- 学宫书院-

| | |

- 楼台亭阁 -

| | |

| | |

| | |

| | |

- 宅邸花园 -

| | |

- 坛庙寺观 -

| |

| | |

| | |

| |

| | |

| | |

| |

- 街巷里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标商圈 -

| | |

| | |

| | |

- 老 字 号 -

| |

| |

- 城市风俗 -

- 区县地名 -

注:以上为“合肥城市地理”系列文章的关键词合集,部分文章存在同时触发多个关键词的情况。各栏目及链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合肥城市地理”亦开通了原创图文合集,欢迎大家订阅!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申报》《明定国是诏》《时报》《奏定学堂章程》《神州日报》《安徽白话报》《安徽学务杂志》《民立报》 《皖政辑要》《时事新报》《安徽省会警察局辖区全图》《辛亥安徽人物传系列:烈士传》《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教育志》《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图说合肥城市记忆》《合肥市庐阳区志》及中国国家图书 馆、中国文化研究院、“中研院”人社中心、全国报刊 索引、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安徽画报、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育新小学、合师毕业生 、往期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