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力,围绕商品质量、广告宣传、食品安全与市场价格,发布消费提示和价格提醒告诫书,全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消费提示方面,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多方面注意。购物时要关注质量安全,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产品,仔细查看产品各项信息,抵制“三无”产品,购买强制性认证产品时注意查看CCC标志及认证信息。比如,选购新绿茶做伴手礼时,可通过“看闻捻品”四步辨识优劣。对于广告宣传要注意甄别,尤其是老年群体需警惕“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时关注食品安全也很重要,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前检查餐具、餐品状况,适量点餐并践行“光盘行动”。若消费权益受损,可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


在价格规范方面,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提醒告诫各经营主体。经营主体要增强守法自觉,严格遵守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诚信经营。执行明码标价规定,确保公示价格真实准确、货签对位,线上线下销售均要规范标价。严禁价格欺诈,不得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交易。

民生商品、药品经营者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各类交易场所、行业协会要规范引导、杜绝串通涨价;交通客运、住宿餐饮、旅游景区等多行业均需规范价格行为,酒店要履行价格承诺,景区要落实优惠措施且不得私自增设收费项目等。家电维修等服务行业也要做好价格明示。经营者若违反价格规定也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罚款。

“五一”期间,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拒不整改的价格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市民遇到消费问题可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监督举报。

另外,4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向全市18.5万户食品销售经营主体发出五一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风险提示。提示各食品销售经营者依法严格做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工作,不得购进、销售或使用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限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所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均应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日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针对逐渐进入夏季,气温稳步增高的情况,提示企业注意保持适宜的食品贮存条件,销售豆制品、凉菜等高危易腐食品时要采取冷藏措施,防范有冷藏、冷冻保存要求的食品出现“脱冷”现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李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