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到了,万物竞发。
可以穿上美美衣服的同时,虫子们也慢慢活跃起来,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普通虫子,拍死就行?
且慢,今天要讲的是需警惕的昆虫——隐翅虫!
(图源小红书)
隐翅虫的“危险属性”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简单来讲它跟蚊子较为类似,多滋生于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潮湿地区(如重庆、四川、广东等地)是高发区。
这还不够,它比蚊子还变态的是有很明显向光性和向高性,所以并不是住着楼层越高就越能高枕无忧了!
(图源网络)
如何处理呢?
首先隐翅虫不咬人,但它体内的毒素(隐翅虫素)接触皮肤后会引起严重的皮炎,症状类似“被咬”,因此常被误认为“咬伤”。
接触前期会皮肤红肿且带有烧灼感。直接接触(如用手拍打、捏死隐翅虫)时,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然后用肥皂水中和毒素。
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药物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来缓解瘙痒感(适用于无破损皮肤,若出现溃烂需停用);也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
间接接触(如虫爬过皮肤,因摩擦破裂释放毒素)时,咱们尽可能不要拍打或捏碎它。可以用嘴轻轻吹走,或轻轻拨开。(药物使用同上)
中后期开始变成紫红色,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脓疱(不要自行挑破),逐渐发展成片状、条状。如果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
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岁以下儿童使用抗生素药物前需咨询医生。
情况较重时,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如氢化可的松霜剂。此类药膏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涂抹。
此类疾病病程较短,通常1周左右恢复,个体差异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
若使用以上方法仍没有好转,或者怕用错药造成过敏,再或者症状严重,如出现大面积红斑、水疱、脓疱,或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还需尽快就医。
预防胜于治疗
正所谓指标要治本:
既然隐翅虫喜潮湿和向光,那咱们就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或是夜间减少强光源,减少受隐翅虫喜爱的滋生环境。
出门在外还需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虫喷雾,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哦。
隐翅虫虽小,杀伤力却不容小觑。记住:遇虫莫慌,轻吹为妙;不慎中招,肥皂水急救。做好防护,才能安心享受即将到来的夏日时光!
〔参考文献〕
[1]季恒清,赵显伦. 隐翅虫皮炎及其防治[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5):395-397.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2.05.032.
[2]孙晓东,景海霞,任玉莲,等. 隐翅虫皮炎诊治研究进展[J]. 中国医刊,2013,48(2):31-32.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3.02.011.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5年04月30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yogurt 审核: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