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位于北京最为繁华的商业区西单北大街上,明亮的大堂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哪怕只有几岁的孩子,走进来都忍不住在屏幕上来回滑动几下。

而在大厅不起眼的一角,摆放着另外几个工位,其中一个工位上立着一个牌子,介绍着这里的职能——电报窗口。近段时间,来这里发电报的人由以前的平均每个月的个位数,“飙升”到几乎每天100多封,其中不少是发往杭州。


▲营业厅推出的相关文创产品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不久前,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发布公告,自今年5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浙江杭州地区电报业务。从5月1日起,北京也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发送电报的城市。

4月29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在北京的这家营业厅遇到好几位过来“打卡”电报的人。他们都表示,这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发送电报。

“京寄杭末班,巧逢终章前。”专程从杭州到北京的四年级小学生牛牛,到北京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电报,而电报内容是他用DeepSeek生成的。

140多年后,电报如何收发和计费?

每字0.14元,用快递寄到收件人手中

中国联通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文史专家刘海波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介绍,1881年12月28日,天津至上海长途电报线竣工,全长1700多公里,沿线七个局栈同时开通电报,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电报干线,这一天也成为中国自办电报业务之始。


▲位于北京的中国电信博物馆一角 图据视觉中国

“电报是将汉字转化成4位的数字,再通过摩尔斯电码,经过缆线传输到其他地方,对方接收后再解码数字成汉字,发给收信人。”在北京从事邮电工作多年的退休职工王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早些年家里都没有电话,相比于手写信件,电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以前可能三五天时间对方就能收到消息,但是后来电话、手机普及,电报就逐步被淘汰了。

不久前,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发布公告,自今年5月1日起将全面停止浙江杭州地区电报业务。随着消息在网络平台的扩散,这项在中国存在了140多年的业务,被很多人再一次关注。

那么现在想发一封电报,一共需要几步?

4月29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了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营业厅工作人员说,这几日随着杭州将取消电报业务的消息引发关注,营业厅电报业务“飙升”到每天要发100多封电报,几乎天天要加班才能完成。

红星新闻记者提出,希望发送一封由北京发往北京的同城电报。工作人员在确认后,递来一张电报发送单,发电报者需要在上面手写收报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然后在标好的格子内写好电报内容。

“理论上要求一个格子写一个字,加上标点符号不能超过50个字,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原有的要求,没按照格子写,或者稍微超出字数也没关系。”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份电报最后还要写上发报人的名字和电话才算完成。

随后,工作人员会清点电报内容中的字数,按照一个字0.14元的价格计费,其中收件地址的字数和电报内容的字数都算在计费字数内,阿拉伯数字不计费。红星新闻记者发送的电报最后共计43字,计费6.02元。

缴费后,将电报单交给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工作人员说,电报会在五六天之后发到,会用京东快递寄到收件人手中,快递费不需要发报人和收报人缴纳。

“杭州杭州,我是北京,再会”

杭州取消电报业务后,北京将成“唯一”

在北京读大四的卢同学即将毕业,4月29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遇到他时,他正在奋笔疾书完成手里的十多份电报单。

2002年出生的卢同学平时对无线电比较感兴趣,但是从来没有用过电报,只在谍战片中看到过。从新闻中看到杭州将取消电报业务的消息后,他希望能够“打卡”这条线路的电报“末班车”,于是在平台上发帖子,征集网友从杭州那边给自己发电报,“作为回赠,我从北京给杭州那边也发一份电报。”


▲卢同学正填写电报内容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几天时间里,共有十多名杭州的网友联系了卢同学,并把希望发送的内容通过微信传了过来。按照网友交代的内容,卢同学写好了十多封电报单并递交给工作人员,总共花费60多元,随后他又将电报单照片发给网友,告诉他们已从北京发电报成功。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份电报上写的内容是:“杭州杭州,我是北京,再会。”

当天下午,在北京刚刚工作一年多的王女士也走进了营业厅,她希望能从北京发电报给兰州。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

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和杭州能够发送电报,此外,石家庄、济南等少数城市能够收到电报,但是不能发报,这也意味着在杭州停止电报业务后,北京就成为了国内唯一能够发送电报的城市,而且全市也只有这一家营业厅能够办理。


▲营业厅里的打卡立牌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4月29日下午,几名工作人员也在营业厅里忙碌着,一个写着“想你的风吹到西单营业厅”的“网红立牌”被竖了起来,立牌下面还有很多小牌子,写着“打卡电报就在这里”“发电报选文创打卡朋友圈”“全国唯一电报业务点”。

“‘全国唯一’这个说法现在还不准确,因为杭州5月1日才正式取消电报业务,不过再‘坚持’一天,过了明天(4月30日),我们就确实是全国唯一了。”一名工作人员说。

最终,希望从北京往兰州发电报的王女士,改为由北京发电报到杭州,等杭州的朋友帮忙收报后,再快递到兰州。

“京寄杭末班,巧逢终章前”

杭州小学生来京“打卡”电报留念

距离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不远的长安街上,坐落着1958年9月竣工的北京电报大楼,它也是长安街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资料图)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电报大楼图据视觉中国

“小时候每年过春节,爸爸都会骑车带我到这里,当时这里可以打长途电话和发电报,爸爸会打电话给湖北老家的亲戚,还有一些没有电话的亲戚,就发电报过去,电报价格比打电话便宜,那时候发电报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北京市民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据《北京青年报》此前报道,1985年以前,北京个人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超300万份。2017年6月16日,北京的电报业务从北京电报大楼迁到现在的位置时,每个月发报的数量也降至个位数了。

“这些年来发电报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以打卡留作纪念为主,哪怕是有中老年人来,也是帮没有在北京的孩子过来发的。”营业厅工作人员说。

“京寄杭末班,巧逢终章前。”男孩牛牛在电报单上写下了这几个字。牛牛是杭州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此前看到相关新闻后,决定在这几天的北京之旅中,要从北京发一封电报到杭州留作纪念。


▲牛牛在家人陪同下填写电报单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我们都没有注意到,是牛牛自己发现的。最近刚好是杭州中小学春假的时间,我们原本就计划带他来北京,刚好也可以满足他打卡电报的愿望。”牛牛的母亲平女士告诉记者,电报内容是孩子利用DeepSeek生成的。于是,牛牛和父母清晨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白天去了国家博物馆,下午就来到营业厅发送电报。在平女士眼里,这是一种让孩子了解科技进步过程的方式。

北京联通市场部业务主管张静此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表示,保留电报业务,一是出于对电报悠久历史的传承和尊重,电报曾在通信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二是为给人们保留一个体验电报文化的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感受这种通讯方式的独特魅力。

据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56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7.9亿户,普及率为127.1部/百人,而移动互联网用户达15.7亿户。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 张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