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珠峰脚下,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党支部书记阿旺久美正在用藏语进行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下午,雅鲁藏布江畔,科技特派员普琼正在白朗县棚仓村的蔬菜大棚里手把手教群众嫁接技术;傍晚,边境线上,岗巴县吉汝村护边员巴桑巡逻,身后的党旗在摩托车灯下熠熠生辉……在日喀则市,广大基层党员如同高原柳树般扎根基层、奋斗奉献。
去年,日喀则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基层基础持续巩固,服务大局积极有为,管党治党更加严实,用党建“红色引擎”激活雪域发展新动能。
筑牢堡垒——
红色阵地挺立“世界屋脊”
在定日县扎西宗乡,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帐篷党支部”。这支临时党支部,每年旅游旺季都会驻守在这里,提供应急救援、生态保护等服务。“这里海拔高,含氧量低,个别游客会有高原反应。这时,临时党支部就发挥了作用,紧急救援、转移游客等,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珠峰景区环保车驾驶员、拉木堆村村民次旺仁增说。
2024年,日喀则市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珠峰领航”党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系统提效、品牌提质,引导党员干部站位高远、勇攀顶峰、不畏艰险、争创一流,为日喀则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24年,日喀则市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组织1714名村干部到区外培训,选派85名村主干到援藏省市挂职锻炼;实施村级带头人队伍后备力量储备三年行动,建立3546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库;持续开办村(社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班,支持580名村(社区)干部提升学历。
基层阵地建设跑出“加速度”。2024年,日喀则市建立317个乡村党校(百姓课堂),深入开展“百名讲师下基层、千名干部上讲台、万名党员进课堂”活动,创新开展“政治三力”教育,全市上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整顿2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打造103个自治区级“四个创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
此外,日喀则市还深化“五共五固”结对共建任务,落实加强国门党建示范带建设若干举措,持续深化吉隆、樟木、里孜等3个国门党建一体化大党委建设。
服务民生——
党群连心架起“天路彩虹”
“阿佳,现在村庄变干净了,我们住在这里心情都愉快了吧!平常要继续注意卫生啊!”聂拉木县波绒乡培孜村党员志愿队积极响应号召,对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清理,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他们既是政策“传声筒”,更是民生“服务队”。
去年,日喀则市18位县(区)委书记、6位行业系统党(工)委书记主动认领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示范带动206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1632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认领“书记项目”,推动解决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
康马县构建“微网格、微清单、微服务、微助力、微积分”五微服务矩阵,大力推行“连心共治、吹哨报到”“杨树下议事”等群众易理解、愿接受的具体措施,有效运行党员积分制、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等,通过积分联奖惩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用“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
去年,在桑珠孜区建成社区治理V站3个、掌上社区(智慧社区)18个;建设206个“一老一小”日间照料室,改造升级806个村级“小澡堂”。
振兴发展——
党建引擎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亚东县庞达村,边境小康示范村的藏式别墅鳞次栉比。庞达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当地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庞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拉巴平措介绍,庞达村许多家庭投身于文创产业,7户从事餐饮和超市经营,其他村民也纷纷就近就业。
经济发展是“民生之源”,白朗县洛江镇打破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有蔬菜种植经验的4个村成立联村党委,以“党建引领+合作社运营+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模式,成立白朗县扎尔淋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发展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该合作社创建以来,实现总收入696万元,先后为群众兑现分红资金144万元。
2024年,日喀则市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75个“联村党委”,1253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从珠峰脚下到雅江两岸,从边境村庄到牧区帐篷,日喀则市基层党组织正以“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西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