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精心策划打磨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焕新亮相,5月1日开始对公众预开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展览以“寻踪夏迹”“煌煌商域”“夷立淮土”“诸侯方国”“楚辉照耀”五个单元构建叙事框架,系统呈现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演进轨迹与辉煌成就,深刻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与独特贡献。
展览五大看点
文物倍增
种类丰盈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各类文物900余件,是展陈提升前的近三倍,不少展品系首次亮相。展览面积也由原先的1000平扩展至1400平。展品种类涵盖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骨角牙器及动植物遗存等。丰富多样的展品既呈现了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钟鸣鼎食”的礼乐文明,又反映了“饭稻羹鱼”的生活日常,构建出立体鲜活的文明图景。
考古实证
资料焕新
展览内容注重对安徽近些年重要考古成果展示,以肥西三官庙遗址、阜南台家寺遗址等最新出土文物为实证依据,系统揭示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文明演进脉络与发展轨迹。展陈中涉及的最新重要考古成果有:2010年至2011年考古发掘的六安白鹭洲战国墓;2014年至2016年考古发掘的阜南台家寺遗址;2018年至2019年考古发掘的肥西三官庙遗址;2020年至2024年发掘的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等。
楚宝珍萃
王者气象
展览展出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器物计244件,是目前国内最为全面的楚幽王墓器物群集中展示。院藏楚王墓带铭文青铜器近乎全数展出,并首次展出楚幽王墓中的九鼎八簋,这批珍贵文物是研究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堪称学术与观展的双重盛宴。为助阵展览开展,我们从天津博物馆借展了楚王熊悍鼎。该鼎系92年来首次返乡展出,意义非凡。展览中我们将之与楚王匜鼎并列展示,实现两代楚王器的世纪同框。
科技赋能
创新展示
为增强展览的互动性与沉浸感,展厅创新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多维度的观展体验。例如:运用大型立面数字投影展示阜南台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运用多幕融合投影技术全景展示采矿冶炼的动画场景;运用数字特效技术还原龙虎纹鼓座;运用楚风数字艺术再现鄂君启金节的楚国贸易画卷;以数字孪生技术在壁龛虚拟展柜呈现安徽出土的商代重要文物;通过机械互动、触摸互动对应展示铸客大鼎的前世今生信息。
匠心设计
光影升华
经过多轮专家论证与观众动线模拟测试,我们对展厅进行了科学的空间布局与视距设计,以确保观众既能近距离、安全地观赏文物,又能获得极佳的观展体验。展览中的展柜均采用低反玻璃与专业的文物照明系统。对于重点文物,制定专门的灯光方案,通过精准的色温调控与亮度、角度测算,实现器物纹饰、铭文等细节特征的完美呈现。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新阶段,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其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地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诚邀您走进安徽博物院,近距离感受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魅力。
预开展期间,我们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朋友的宝贵意见,对展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并计划于5月18日正式开放。
供稿:李鹏飞
视频:章辉
编辑:张梅
审核:程露
终审: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