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民俗工匠李志强历时5个月精心打造的微景观“卧如寺”,被唐山市曹妃甸区六农场曾家湾村史馆永久收藏陈列,让一座消失80余年的古寺以全新形式重现世人眼前。
卧如寺始建于辽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曾家湾村北出土的碑记为此提供了确凿佐证。彼时,作为盐业与渔业重镇的曾家湾已颇具规模,卧如寺历时约二十年建成,迅速成为京东名寺。每年旧历十月十五庙会,南来北往的香客游人云集,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虽无详细建筑资料留存,但据推测,这座古寺应有着典型中式庙宇风格,红墙黛瓦、飞檐斗拱,大雄宝殿内佛祖金身庄严,罗汉像神态各异,藏经阁中经卷泛黄,记录着佛教智慧。
然而,这座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寺,却在1942-1943年间惨遭入侵者破坏,木料砖石被拆去修筑炮楼,仅存于老辈人的记忆之中。民俗工匠李志强走访当地老人,查阅历史记载,凭借精湛技艺,将这座消失的古寺以微景观形式复原。从挑檐斗拱到殿内佛像,每个细节都蕴含着历史的温度。
从曾家湾走出的文化学者孙梦成以《七律·咏卧如寺缩微模型》一诗寄托感慨,“一捧劫灰凝作寺,掌中矗立是沧桑”,道出了这座微景观背后的历史沧桑与文化传承。如今,“卧如寺”微景观陈列于村史馆,不仅让后人得以窥见古寺风貌,更成为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李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