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乘着跨国物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凭借着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兰州百合成功出口多国,受到诸多喜爱和追捧,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兰州百合对于七里河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意义不言而喻。育种,种子消毒,监测与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普及种植技术,监管生产加工过程,这些都离不开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就像是百合田里的“艺术家”,把兰州百合的形象雕琢得璀璨夺目。
从研究百合到教农民种百合
1985年出生的宋小霞,已经在“三农”一线工作了整整13年。
宋小霞忘不了初到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时,跟着站长、师父和其他前辈一起下乡的经历。频繁下乡、进田,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5年,兰州百合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宋小霞和同事们针对百合病虫害防控开展了播种前种球消毒试验和后期叶面追肥试验,初步解决了病虫害问题。接着,他们继续针对百合品种退化、连作障碍等问题,陆续开展了百合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土壤修复与改良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百合的品质和产量。
2023年,宋小霞进入七里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工作。“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告诉我,广大农民朋友对新知识、新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宋小霞说。在她看来,七里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工作,是连接农户和科技的桥梁。“科研成果总归要运用到实践之中。农民在田间地头的经验比我们要丰富得多,只有互相学习才能为全区百合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宋小霞表示。
年轻的百合病虫害防治“小能手”
平川女孩秦士娇自2017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成为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农艺师。多年来,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及农技推广工作的她,是一个帮助农作物防控疫情的“小能手”,为包括兰州百合在内的全区农作物生长保驾护航。
“我们通过田间调查、实时监测掌握七里河区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并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病虫情报、提供防治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少农作物损失。”秦士娇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
秦士娇说,七里河区南部山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这也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难度,“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和七里河区的农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实绩。学农业的就是要多跑、多看、多动手。”
秦士娇也从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她说:“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继续与田地打交道,我觉得无比幸福快乐。”
为兰州百合织一张“安全网”
4月8日上午,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高级农艺师吕志刚穿起无菌工作服,进入某企业加工车间检查百合加工过程,了解百合质量和销售价格。
多年来,吕志刚主要从事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方面的认证和监管工作。“一家百合加工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规模、加工环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都需要我实地调查并做出评估。”吕志刚说,“比如,我会关注企业的种植基地是否使用了相关认证禁用的农药,种植基地附近是否有污染源,土壤和空气是否达到相关认证要求的标准等,并将调查结果逐级上报有关部门。只有落实这些严苛的步骤,才能推动全区兰州百合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
算起来,吕志刚已经在七里河区工作了14年,其中从事监管工作10年。他说自己入行以来,七里河区百合产业发展迅速,但还远远不够。他说,七里河区目前的百合种植生产行业,只有约1/3完成了标准化建设,还需要大家更加努力。同时,他也坦言:“要保护好七里河区‘兰州百合’的金字招牌,这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立起来的,我们要敬畏和珍惜。”
■人物档案
宋小霞
女,1985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现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工作,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高素质农民的培育等工作。任职以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重点项目12项,获得2项科技成果。
秦士娇
女,1991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2017年12月至今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及农技推广工作,荣获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高原夏菜生产管理”省级一类决赛二等奖等奖项,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荣誉称号。
吕志刚
男,中共党员,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现工作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方面的工作。曾多次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优秀检查员、优秀监管员称号,并荣获兰州市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记者手记
一个产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们的钩深索隐、锲而不舍。
当下,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以宋小霞、秦士娇、吕志刚为代表的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们,秉承前辈们的精神与教诲,一身汗、两脚泥,把自己扎在七里河区南部山区的百合田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识报国。他们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上下求索、孜孜不倦的身影,值得我们鼓掌,值得我们赞颂。感谢无数个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直起腰板、端稳饭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见习记者 巨思琦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