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对中国发难了。
4月28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喊话,要求中国必须主动让步,称美国还有“升级选项”,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不排除启动"禁运"措施。
但中国的反应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中国不跪,这次美国踢到了铁板。
中国不跪
事情要从美国最近的动作说起。
贝森特透露美国已暂停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转头和其他18个国家搞新协议,并暗示可能与印度达成新协议。
不难看出,从最初的关税施压,到现在的禁运威胁,手段变了,但本质没变。
美国人可能觉得这种孤立政策能吓住别人,但其实现在谁都知道美国在玩什么把戏。
贝森特强逼中国时说:"中国卖给美国的东西是美国卖的5倍,所以中国应该先退让。"
这句话根本站不住脚。美国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七成的贸易逆差是他们自己企业造成的。
美国跨国公司看重中国的产业链配套和生产效率,把生产环节放在中国,这是市场选择。
苹果、特斯拉这些大公司在中国开工厂,把零部件运回美国组装,账面上当然会出现逆差。
至于贝森特说的"禁运"威胁更不现实。
苹果公司在中国雇了上百万人造手机,特斯拉上海工厂每个季度生产20万辆电动车。
真要搞禁运,这些公司第二天就得停产。
美国装太阳能板的公司更头疼,60%的光伏板都从中国进口,禁令下来就得让太阳能项目全停工。
普通美国人也受不了禁运。沃尔玛已经警告说,一旦禁运,美国的货架上会出现大面积空置。
去年因为海运问题,美国超市的自行车、玩具都断货半年多。
美国农民也慌了,去年卖给中国2834万吨大豆,占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要是中国不买了,农场主们拖拉机都要卖废铁。
中国这次应对的特别干脆。
4月28日当天,国务院多个部门连着开记者会。
发改委直接拿出数据:中国不依赖美国进口的饲料和油料,粮食储备也非常充足,不怕美国断供。
能源方面也是如此,中国能源自给率已经超过80%,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接近总装机的60%。这明显是告诉美国,威胁断供这招不好使了。
商务部还亮出外贸企业调查结果:近半数的企业在减少对美出口,超过七成的企业转向东南亚、非洲做生意。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在不断下滑,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在下降。
现在越南、墨西哥反而成了最大赢家,抢走了本该属于美国企业的订单。
最明显的反击是4月29日的外交部发布的一则名为《不跪》的短视频,这几乎可以看做中方对美国下的战书了。
视频中把美国的高关税政策用“台风眼”做形容,点名批评美国逼日本签《广场协议》导致经济衰退30年,以及拆解法国阿尔斯通破坏全球支柱产业的案例。
视频最后写着"中国不跪、中国不退"八个大字。
外交部的发言人说得很直白:“希望这条视频能够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中方的立场。”
也就是说,中国方面的立场一以贯之,想要谈判可以,但一定是美国先让步,把加的关税取消了再说。
美国的困境
现在着急的是美国自己。
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跌破40%,超市物价持续上涨,鸡蛋价格比年前贵四成,牛肉价格飙升三成多。
汽车厂工人罢工要求涨薪,港口堆积着绕道越南运来的中国商品。
超过六成美国民众认为关税战让生活变糟,密歇根州加油站甚至有人因油价太高纵火泄愤,这些乱象都在警告美国政府,老百姓的忍耐已经到极限。
特朗普政府至今还没明白,通过高关税逼企业回美国的计划注定失败。
美国的工厂早已搬到国外三四十年,现在连一颗螺丝钉的完整产业链都凑不齐。
想重建工厂却找不到足够工人,年轻人都跑去送外卖也不愿进车间。
所谓的"制造业回归"成了空头支票,倒是越南、墨西哥的工厂借机壮大,接手了本该属于美国企业的工作岗位。
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在本土开厂的工资成本是中国的三四倍。
资本算盘打得清楚:与其在美国高成本硬撑,不如就近在中国周边找替代方案。
最重要的是,高关税不仅没给美国挣到钱,反而切断了自身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中国转手就把订单分散给东南亚和南美国家,美国农场的粮食在港口积压腐烂,超市货架却要高价采购绕道进口的中国商品。
原本想用关税缓解的国债压力反而更严重,美国现在每天光是国债利息就要还20亿美元,而收到的关税还不够塞牙缝。
当前的局面像滚雪球般失控。物价飞涨逼得老百姓走上街头抗议,工厂招不到人导致产能下降,各州政府为抢企业补贴打得头破血流。
最近纽约街头爆发万人示威,有人举着"要面包不要关税"的标语游行,这和特朗普说的"美国优先"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再强硬加征关税,恐怕真要上演民众冲击国会山的混乱场面。
这场持续将近一月的关税战越来越像美国自己挖的陷阱。
当初气势汹汹挥出的拳头,现在重重打在自己脸上。
中国早就把选择摆明:要么取消关税平等谈判,要么继续耗下去看谁先撑不住。
而当美国超市货架空置的照片传遍网络,当农场主开着拖拉机围住白宫抗议,当各国企业集体绕过美国做生意的时候,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美国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对别国发号施令,而是面对自家越来越响的警报声,民众的怒火和经济衰退的危机,可比面子问题要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