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开始,学生正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这个时期,叛逆心理和厌学情绪常常交织在一起。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学习似乎变得越来越无趣,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表达自己,却常常感到无法找到出口。作为家长和教师,理解这些情感,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走出厌学迷雾,是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表面上,厌学往往与学业压力、学习方式和交际问题有关。但实际上,这种情绪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许多学生感到学习的意义模糊不清,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此时,倾听他们的声音非常重要。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家长和老师可以试着在轻松的环境中,与他们一起散步或喝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会逐渐打开心扉,愿意倾诉内心的困扰。
在交流中,千万不要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或批评他们的态度。初中生渴望被尊重与理解。即使他们的观点可能不成熟,也不应轻易否定。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共情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和他们是同一战线的支持者。比如,可以分享我们自己在青春期的困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让他们知道这并不孤单。
随后,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轻松地学习新技能。比如,写作、绘画、音乐或科学实验等,都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方式。通过实践,他们能发现知识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填鸭式的记忆。
同时,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缓解厌学情绪也有重要作用。学习的空间应该舒适、明亮,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在家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区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使学习变得有条理,逐步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鼓励他们定期设置小目标,当达成目标时,给予正确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在成就感的驱动下继续努力。
要引导初中生走出厌学迷雾,还需要让他们明白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些职业教育机构、科技博物馆或大学校园,让他们看到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的经历可以扩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未来的选择与发展。
对于那些梦想与兴趣明确的学生,鼓励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如果他们希望成为运动员、艺术家或科学家,帮助他们找到相关的课程或活动,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希望能够通过实践而非单纯的课堂学习,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与乐趣,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或教师,持久的耐心与关心是不能缺少的。初中生的情绪波动大,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厌学,建立信任的关系是显得尤为重要的。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困惑,都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和耐心的倾听。在照顾他们情绪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让他们懂得面对挫折时,应如何调整心态,寻找解决方案。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强求成果。但只要我们能给予初中生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引导,他们就能在这段迷茫的时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与方向。走出厌学的迷雾,重拾对学习的热情,最终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