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在中国影视圈里一直是个大热门,毕竟那段历史值得铭记,爱国情怀也需要传承。
可这些年,有些剧越拍越离谱,剧情夸张得像玄幻小说,武器装备更是胡编乱造,观众看了直呼“神剧”。
尤其是这三把枪——专业狙击步枪、汤普森冲锋枪、司登冲锋枪——只要它们一冒头,基本可以断定,这剧八成跟历史真实不沾边。
为啥这三把枪是神剧的“铁证”?
抗日神剧里,这三把枪简直是“常客”,但凡出现,历史感立马崩塌。因为它们压根儿不符合抗战时期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
神剧里最爱拍的镜头之一,就是八路军战士扛着带高倍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躲在山坡上,一枪干掉几百米外的日军军官。那画面看着是挺帅,可惜纯属瞎编。抗战那会儿,狙击武器的概念压根儿没现在这么发达。
历史上,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确实在1891年就有了,后来加了瞄准镜能当狙击枪使。但这玩意儿性能有限,射程也就几百米,精度跟现代狙击步枪没法比。
八路军和国军装备差得要命,大部分士兵用的是普通步枪和手榴弹,能弄到几把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都算稀罕货了。至于神剧里那种配消音器、高倍镜的现代化狙击步枪,抗战时期压根儿不存在。那时候别说造了,连想都不敢想。
真实情况是,抗战中的狙击手更多靠的是经验和普通步枪,哪有神剧里那么高大上的装备。所以,看到剧里战士端着专业狙击步枪满山跑,咱就知道,这剧肯定不靠谱。
再说汤普森冲锋枪,这玩意儿在神剧里也特常见。战士们端着它冲出战壕,子弹哒哒哒一扫,日军成片倒下,帅是帅,但这枪在抗战时的中国战场基本没影儿。
汤普森冲锋枪是美国造的,二战时美军用得挺多,火力强,近战猛。但它造价高,产量少,早些年孙中山倒是弄过几把给护卫队用,可到了抗战时期,前线部队几乎见不着。
八路军打仗靠啥?多半是缴获的日本“三八式”步枪,或者国产的汉阳造、中正式步枪,能有几把机枪都算豪华配置了。汤普森这种洋货,偶尔国军精锐部队可能有点儿,但八路军这种物资匮乏的队伍,基本没戏。
神剧里却不管这些,汤普森冲锋枪直接成标配,战士们人手一把,跟玩儿似的。这不是历史剧,这是美国大片吧?
最后是司登冲锋枪,这也是神剧导演的心头好。八路军埋伏在村口,端着司登一顿扫射,日军瞬间完蛋,看着挺过瘾,可惜时间线完全错乱。
司登冲锋枪是英国货,二战中因为便宜好造,用得挺广。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确实用过一些,但那是1942年以后的事儿了。抗战初期和中期,华北、华东的八路军根据地压根儿没这枪的影子。
到了1940年代后期,解放军才从国军那儿缴获过少量司登,可那会儿抗战都结束了。八路军主力部队打鬼子时,哪来的司登冲锋枪?神剧里却不管这些,1937年的晋西北战场,战士们端着司登满地跑,跟拍二战欧洲战场似的。这不是历史剧,这是穿越剧吧?
真实的抗战装备是啥样?
明白了神剧里这三把枪有多离谱,咱再看看真实的抗战部队用的是啥。抗战那会儿,中国军队物资奇缺,尤其是八路军,装备基本靠缴获和自造,能凑合用就不错了。
汉阳造步枪是清末仿德国毛瑟步枪造的,抗战时产量大,八路军用得最多。射速慢,威力一般,但耐用,好歹能打。
中正式步枪,1930年代仿德国标准步枪造的,算是国军和八路军里比较先进的步枪了,但数量少,普通部队不常见。
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八路军打仗时经常缴获,性能不错,射程远,精度高,成了主力武器之一。物资紧缺时,八路军还自造手榴弹、地雷,甚至用大刀拼刺刀,硬是靠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
像《亮剑》里的李云龙,用的就是这些接地气的装备。
剧里没瞎编什么狙击步枪、汤普森、司登,武器看着寒酸,但符合历史,所以观众觉得真实。这才是抗日剧该有的样子,不花哨,但有分量。
神剧为啥总爱用这三把枪?
视觉效果好。狙击步枪一枪爆头,汤普森哒哒哒扫射,司登火力猛,看着带劲,能抓观众眼球。真实装备像汉阳造,射速慢,打起来没那么“爽”,导演嫌不够刺激。
迎合现代审美。现在的观众看惯了好莱坞大片,喜欢高科技武器和快节奏战斗。导演就投其所好,把抗战拍成现代战争片,完全不顾历史背景。
懒得考证。拍戏嘛,赚钱第一,哪有空研究历史?随便弄几把帅气的枪往剧里一塞,省事儿又好看,至于真不真,谁管呢?
但问题是,这么拍不仅糊弄观众,还把历史给糟蹋了。那段抗战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不是靠几把洋枪洋炮演出来的。
神剧的危害
神剧多了,观众看得哈哈笑,可笑完之后,问题就来了。年轻人本来就不爱读历史书,好不容易看个剧还净是胡编乱造,时间长了,真以为抗战就那么轻松,八路军个个配冲锋枪,满地跑狙击手。这不是娱乐,这是误导。
抗战那会儿,八路军装备差到啥程度?战士们冬天没棉衣,枪里没子弹,愣是靠着小米加步枪拼出来的胜利。神剧却把这份艰苦拍成了“抗日爽剧”,全员开挂,武器逆天,看着是解气,可真实的血泪史呢?谁还记得?
更别提有些神剧还美化汉奸,乱编剧情,把历史当玩具随便玩儿。这不光是对观众的不负责,更是对先烈的不敬。七七事变80周年时,党史学家就公开说过:“这种胡编乱造的神剧,让人神共愤。”这话不夸张,历史不是拿来搞笑的。
当然,不是说抗日剧不能有艺术加工,但加工也得有个度。像《亮剑》这样,武器合理,背景靠谱,人物有血有肉,才是正道。神剧那套花里胡哨的玩意儿,糊弄人可以,真要学历史,还是算了吧。
抗日剧本该是让咱记住历史、敬畏先烈的窗口,可现在有些剧倒好,把那段苦日子拍成了武侠片加科幻片。
历史不是闹着玩儿的,抗战也不是爽剧。咱得有点底线,多看像《亮剑》这样靠谱的作品,别让神剧把那段岁月给糟蹋了。
参考资料
从“三八式”到“波波沙”——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经典武器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