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最近有两个董小姐。

让老百姓们觉得自己是真不容易,找工作碰上董小姐可能就失业了,看病碰上董小姐可能就活不成了。每多一个董小姐,中国人就多一份绝望。

前不久70多岁的董小姐在公开场合说“我绝对不会用海归,海归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一棒子把“海归”定性了,不用就不用吧,还扣上“间谍”帽子。

我寻思着难道有很多海归都上赶着要去卖空调吗?后来再一想,人家也没错,毕竟人家可是董小姐啊,自己手上有权力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有本事你也有拥有某种权力,你也可以宣布“绝不会用70岁以上的老糊涂”。

你的权力拼不过人家,听着完事了,顶多不去她家当牛马不就行了?

这两天,另一个董小姐横空出世。

这个董小姐可不得了,title是“4+4”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规培生,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副主任的情人。

啥叫4+4呢,我也是刚学到这个玩意儿。咱们普通人只知道常规的医学生都是8年制,从一上大学就要开始学医,正儿八经科班出身,8年都不够,再加个博士又要加3年,十几年以上才能有机会成为独立医务工作者。

但这个4+4呢,就是本科四年可以不是医学专业学生,后面四年加入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最后就能当医生啦!

说白了,你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还是母猪饲养都不要紧,后面4年只要入选规培队伍,你就算躺上了镀金捷径。

这个政策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现在想想后怕,真不知道以前给我看过病的哪个年轻医生是这样出来的,我现在还好好的,应该是没碰到,真幸运。

但是董小姐厉害之处在于,她仅靠一点桃色新闻,就让我们挖出了医疗体系里的一系列迷思,学术造假,特权操作,包括这个莫名其妙的4+4。


据说这位董小姐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巴纳德学院,学的是经济。

但她是从社区大学转入这个巴纳德的,各位,理解社区大学的含金量吗?就是零。

社区大学几乎零门槛,一个在美国读高中的人,连正儿八经university都没进,只去了个社区大学,足以证明是个学渣。

从社区大学拿到足够学分转入university是每个州政府规定的必须达到一定比率的政策,比如:一个普通高中生申请某大学录取率是3%,那么从本州社区大学申请该大学的录取率可以高达50%左右,很容易了。也就是说,阿猫阿狗也可以有“再生之路”。

再说这个哥伦比亚巴纳德学院,这是一所文理学院,也就是整个学校毕业生都是文理学士,和医学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且是在纽约啊,又是学经济的。

但凡有点知识面的都知道,在纽约,学经济,意味着什么,只要有点学术能力,好歹也能在这么天时地利的地方把所学专业发扬光大,实习机会一大把,毕业就很可能去华尔街,除非是个学渣,在本圈混不下去。

所以这个董小姐本科时期的学术能力你敢信吗?你肯定会质疑,如此孱弱起点的人,怎么放心她进中国的医学院,用4年完成别人10年所学,规培期还直接从4年缩短到1年,要是在美国,规培医学生都至少要7年......

你敢让她干胸外科,站在手术台上,你知道她是要给你开刀还是给你解剖?


她在医学界进阶之路也堪称传奇啊,一会儿学的是内科,一会研究影像学,博士论文从妇科影像突然变成内科,指导老师还是骨科专家......

我们普通人读硕博,连普通的一篇周作业都要严格查重,哪怕有一行字存在学术造假,或是用AI代写,都会直接毙掉,零分,要么重修,要么毕不了业。

而董小姐这样一个在每个阶段学的东西都不一样的“博士”,到底是全方位天赋一饼,还是有高人条条大路开绿灯?是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和怎么写的毕业论文,我真的很好奇。

这一路“飙车式”的“转型”,大概在医疗圈里真的好合理哦!?

但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下她在各个领域里具体都有啥绝活儿?没看到,目前只能知道她的绝活儿是怀孕。

这位4+4董小姐进了中日友好医院之后业务怎么样,工作认不认真,不知道,现在我们知道的是她对谈恋爱情有独钟。正常谈恋爱不足为奇,但她的恋爱对象——肖副主任是有妇之夫,他俩谈恋爱属于男的出轨,女的插足。

出轨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那归根到底也是私事,说白了肖副主任作为典型的时间管理大师也是凭本事,人家自己也说了“我只是个人作风问题,但医德没有问题”。

那我们看看这厮医德有多好。这俩在手术室也不忘谈恋爱,只因为护士的一点意见和情绪,这俩情种撂挑子走人了!

为了恋爱自己死去活来不说,还让病人跟着死去活来。这个肖医生作为主刀医生,把已经麻醉了的患者放在手术室里,自己拉着董小姐跑出去,长达40多分钟......他俩死去活来的爱情,搞得病人差点死去,能不能活来全靠命啊。

昨天我的文章都说了,像他这种剧情,现在连国产剧都不让提了,可见不是正能量好东西,大家不要学习模仿,更不要超越。


要不是肖副主任的妻子以及他前任“小三”的揭发,这个副主任和董小四还不知道要拿多少病人的命来继续作什么妖呢。

董小姐和她男朋友之间的故事我也没兴趣了解,我现在只想知道:

1. 怎样在我平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避免碰上“董小姐们”?

医院应该介绍每一个在职医生的毕业路径,我顶多看到4+4的那种就离远点。你要让病人有选择权,让那些水出来的垃圾没活干。

2. 如果我没办法主动规避的话,各大医院又用什么方式确保每一个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医德?

像手术室闹情绪、医生拿病患当儿戏等等这类医疗事故,处理方式是什么,老百姓应该知道。

3. 人家普通医学生尤其是有真正实力的医学生的很多实习或就业机会是不是已经被这些“学阀”或“有权贵保驾护航”的董小姐们占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致力于学医已经是很不容易,结果学出来才发现自己是个垫背的,这算什么事儿?

4. 所谓的规培制度,到底是谁在监管啊?

金融圈乱就乱吧跟我关系不大,医学界乱成这样可关系着我的命呐。

说白了你们要乱搞关系跟我无关,你们是离婚还是做PPT也顶多就是个瓜,但现在董小姐的瓜牵出了藤,连到了根。

我们要看到的是医疗公平,干净。


这个董小姐很有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扫荡整个医学界,什么4+4,什么规培,什么半路出家,什么靠屁股上位的医生,这个圈子里到底还有多少,我们老百姓还敢信谁,还敢把命随便交给医院?

现在问题来了。

这位董小姐,不就是那位董小姐嘴里的“海归派”吗。

本来还以为能出现个优秀“海归”堵住那位董小姐的嘴,让那些歧视言论不攻自破,结果,此董小姐和彼董小姐搞不好是什么量子纠缠,第一个瞧不起第二个,第二个让前一个更瞧不起第二个。

那位鄙视海归派的董小姐现在也许在笑而不语:“你们还让我跟海归道歉?看到了吧,海归就是这样的,看到了没,就算不是间谍,也没啥好东西吧?”

现在两位董小姐在玩对冲。

弄得吃瓜群众们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琢磨了。前脚骂完董小姐歧视海归,恨不得起立举旗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海归们呐喊助威;后脚又骂董小姐及背后“护驾”者毫无敬畏之心凌驾制度满足私欲,恨不得又高呼“以后都别要海归了”。

看起来好像挨骂的是她们,其实早晚你会发现,人家都能一直玩得欢,最后懵一地的只有我们普通人。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