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著名骈文,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几句。滕王阁,因此文一炮走红,成为千年IP,流芳后世。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是一座临江矗立的七层楼阁,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滕王阁这座楼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滕王又是谁?
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座屡毁屡建的楼阁,在1300多年间历经28次重建,现存楼阁为1989年完成的第29次重建。
滕王阁这座文化地标的缔造者,是滕王李元婴。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擅长画蝶,被后世尊为“滕派蝶画”鼻祖。
作为最小的皇子,李元婴出生时,他的父亲李渊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被软禁于宫中。单从这一点,就注定了李元婴与皇权核心的疏离。
李元婴自幼聪慧伶俐,父亲虽被软禁,但作为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完美避开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剧本,成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闲王”。
公元639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封地在滕州(以地名封王,今山东滕州)。可他对滕州丝毫不感兴趣,压根儿就没把心思放在封地事务上,整日沉溺于吃喝玩乐。
李元婴是个特别有才的人,在音乐、绘画、舞蹈方面均有造诣,特别酷爱“土木工程”,他在滕州时,热衷文人雅集,不定期开个Party,邀友相聚。
为了开Party,李元婴专门建了一座私人场所——滕王阁。这是他建的第一座滕王阁,位于滕州,可不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滕王阁。
后来,李元婴被贬苏州,他在滕州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就无人打理。最终,历史上第一座滕王阁因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彻底毁了。
公元653年,李元婴被任命为洪州(现在的南昌)都督。游山玩水间,他对赣江江畔的一处宝地情有独钟,便要在此修建一座楼阁,供自己游乐。
建造过程中,李元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耗费无数钱财,全然不顾百姓疾苦。楼阁建成后,他频繁在阁中宴请宾客,沉迷于声色犬马。
这座楼阁便是南昌的滕王阁,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据史料记载,是因为李元婴思念故地滕州,以及滕州的滕王阁,遂沿用了滕王阁之名。
这是李元婴建造的第二座名为“滕王阁”的楼阁,你以为这是结束?当然不是。公元662年,李元婴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继续大兴土木。
李元婴按宫苑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阆中滕王阁,把唐代建筑与巴蜀山水融合,成就“阆苑仙境”。
这,就是李元婴建造的第三座滕王阁。为了区别于南昌的滕王阁,世人也称这里“滕王亭子”。也就是杜甫诗中的阆中滕王阁。
杜甫诗里说,“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单从这几句,便能大概了解阆中滕王阁的规模。
三座滕王阁,作为滕王李元婴的私人场所,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相反,这三座因他任性而建的楼阁,被百姓视为滕王“骄奢淫逸”的象征。
这一切,都在公元675年发生改变,这一年,南昌滕王阁迎来历史性转折。洪州都督想捧女婿写篇“软文”,谁料,被王勃的《滕王阁序》抢了风头。
《滕王阁序》名扬四海的同时,也带火了滕王阁。从此,滕王阁特指李元婴建造的第二座滕王阁,也即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如果唐朝有热搜榜,滕王李元婴绝对霸屏,凭着对“盖楼”的执着,在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四川阆中连开三家“滕王阁连锁店”,堪称唐朝最硬核的建筑发烧友。
以上,就是滕王李元婴和他三座滕王阁的过往,亲爱的朋友,您还有关于“滕王”或者“滕王阁”的其他典故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