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傍晚,兴隆台区世纪广场,数百名市民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广场池底突然亮起的微光,如同深水中浮起的萤火,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柔。转瞬间,数十道水柱腾空而起,在半空中被七彩灯光“捕获”,旋即化作流动的水幕。蓝紫色的光晕里,水柱时而窜向半空,时而摇摆如柳条般的腰肢,偶有调皮的水珠挣脱水柱束缚,带着一身霓虹扑向人群,在孩童的惊叫声中化作脸颊上的一抹清凉。这一刻,阔别9年的世纪广场音乐喷泉,终于完成了它的华丽回归。当晚,修复后的喷泉开机调试,一次成功。

今年4月,兴隆台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手修复世纪广场喷泉。兴隆台区城建中心作为修复工程的具体执行单位,本着“节俭施工”原则,保留喷泉原有基础设施框架,更新地下输电线路、升级智能灯饰、修复数控喷头。这种“修旧如新”的办法既守住了市民的情感记忆,又实现“节俭施工”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团队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全部改造工程,赶在“五一”前向市民献上一份妙趣横生的节日礼物。


世纪广场不止喷泉美丽回归,广场周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座广场承载了盘锦市民多年的记忆,它的每次修缮、改造、升级都在讲述惠民、 便民的动人故事。


围观喷泉调试的人群中,68岁的退休教师李淑锦举着手机的双手微微颤抖。她镜头里的喷泉正随着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绽放水幕,这与9年前单调的直射水柱形成鲜明对比。“当年孙女还在喷泉边不知冷暖顽皮戏水,现在都上初中了。”她指着广场东侧降低的台阶说:“这些细节才最暖心……”李老师说的“细节”指的是世纪广场四个出入口的台阶。今年3月,兴隆台区城建中心对世纪广场出入通道台阶完成无障碍改造。这一举措被市民誉为“显微镜下的民生工程”,城市功能趋向精细化令市民赞许有加。


广场周围绿色步道如环绕的缎带。这条由机动车道“瘦身”改造的安全“环道”成为市民锻炼跑步的“打卡地”。过去,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广场周围人车混行险象环生,现在日均千名健身市民有了专属空间。车道压缩后,广场周边交通事故明显降低,而通行效率降低幅度并不大。这种“以安全换效率”的决策智慧在城市管理中事半功倍。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广场景观中处处可见。“油燃而生”主题雕塑是盘锦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重要体现。磕头机、管线、分子式的图形元素组合,是对盘锦向广域发展的诠释。丹顶鹤、黑嘴鸥、斑海豹被誉为盘锦“湿地三宝”。以丹顶鹤为主体造型,鹤颈线条流畅如流云,翅尖镶嵌红色LED灯带,暮色中如火焰划破天际。“我爱盘锦”雕塑结合工业管道座椅的设计,象征着多彩的青春与无尽的活力,也代表盘锦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以镜头的样式呈现的“大美盘锦”,中心凸面镜影射世纪之星以及广场上的场景,每一秒都在记录“五色盘锦”的美好生活。


在世纪广场喷泉开放时段统计表中,三个黄金时段自然形成了市民活动的“生物钟”:晨间属于太极队与晨跑者,午间被亲子家庭占据,傍晚则成为广场舞团队的欢乐海洋。这种自发形成的“时空分异”,恰是多元惠民设计的最佳印证。


城市的温度往往藏在厘米之间。华灯初上,“苏醒归来”的世纪广场喷泉陪伴市民起舞。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民生答卷——城市建设不再盲目追求“万丈高楼平地起”,而是用心释放“水光重燃旧池台”的温情,市民的幸福密码自然显现。#有一种美好叫辽宁# #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 #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
来源:盘锦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