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唐亚】编者的话:缘何平凡?又何以伟大?对于在黄岩岛值守的中国海警而言,平凡是默默无闻的坚守,伟大是肩头承载的使命和担当。这些卫国戍边的英雄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是平凡家庭中的丈夫、父亲、儿子和兄弟,有着和我们相似的家庭角色和情感牵挂。但他们又是不平凡的——他们将人生轨迹纳入祖国的海防事业,以“小我”成就“大我”。《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三局高栏舰编队,听来自高栏舰、万山舰和鹤宝舰的海警执法员讲述他们在“祖宗海”度过的一个个日与夜。航行在祖国南端的碧海蓝天中,面对风浪、孤独与来自陆地的牵挂,他们用热血和忠诚铸就一道无形的“海上长城”。

高栏舰:碧蓝之海上,国门在每位海警执法员心中

清晨6时30分,海警高栏舰执法员汪宗铁准时醒来,从房间里的窗户往外看去:火红的太阳跃出海平面,给起伏的海浪镀上一层波光粼粼的金色。他并非在欣赏黄岩岛海域朝阳升起的美景,而是基于多年的职业习惯,在观察海况以及查看附近过往的船只。


图1:高栏舰海警执法员汪宗铁房间的窗户旁放有一架微微掉漆的望远镜。(中国海警局供图)

洗漱完毕,整理好衣帽后,这位瘦削如一柄利剑的执法员便在全舰巡查一遍,从起着“大脑”作用的驾驶室,到机舱这一“心脏枢纽”,再到前后甲板、炊事班。

自2019年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三局成立以来,高栏舰积极履行使命,维权执法,戍守海疆,参加了黄岩岛等南海岛礁值守、辖区渔业执法、油气平台巡查、海上救援等行动。

在高栏舰上,“75后”汪宗铁是传奇人物。每每提起他,舰上的其他执法员都会挺起胸膛,肃然起敬道:“他是有勇有谋的真英雄!”2014年,汪宗铁因在全国边海防工作中表现优秀,被授予“全国卫国戍边英模”称号。

不光是汪宗铁,高栏舰上的“无名英雄”也让年轻的海警执法员们钦佩不已。从中国渔政体系转改而来的陈洪茂今年54岁,他1994年加入中国渔政,负责出海值守南海岛礁。31年来,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是不折不扣的“老守海人”。从渔政到海警,陈洪茂也从出海时一边干活一边呕吐的“阿茂”,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茂叔”。


图3:高栏舰海警执法员陈洪茂正在执勤。(中国海警局供图)

“上世纪90年代末,外国飞机几乎天天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有时候恨不得拿根竹竿把它们‘抡’下来!现在可好了,我们有自己的舰载无人机,要不了多久就能绕黄岩岛飞一圈。”茂叔回忆起曾经的守礁时光,感慨万分——起初,渔政船只吨位小,没有配备净水器,船上用水得按规定配额,遇到下雨天时,全船的人都到甲板上接雨水储存,就着雨水洗澡、洗衣服。

茫茫海域,一代又一代的“守海人”前赴后继,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位于祖国南端的碧蓝之海。温沐健2019年成为第一批加入高栏舰的海警执法员,他去年刚刚结婚。提起新婚妻子,温沐健笑盈盈地说,原先谈恋爱时,最怕出海前吵架,整个航次都因此闷闷不乐,“现在出海,妻子不像以前那样担心了。她说,当我们在守卫黄岩岛时,党和国家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太阳已完全升起,两只海鸥正跟随高栏舰划过海面的白色航迹起伏翱翔,汪宗铁看向黄岩岛的方向,目光如炬:“海上并无国门,国门在每位海警执法员的心中。”

万山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海警事业中

中午12时,海警万山舰执法员邱灿辉来到后甲板,开始无人机例行巡航工作。不远处,黄岩岛岛礁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图4:万山舰海警执法员邱灿辉用无人机拍摄的执法艇巡逻照片。(中国海警局供图)

邱灿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最让他激动的,还是乘坐执法艇在黄岩岛海域巡航。执法艇在碧蓝海面上划出的波浪像是白色巨龙,两旁的海水呈梦幻般的蓝绿色,清澈见底,深色的阴影是礁石。这位27岁的海警执法员说:“近两年,黄岩岛生态恢复得很好,低潮时能看到鱼群、珊瑚和砗磲等。”

“如果不是加入中国海警,我哪有机会看到这么壮丽的海域。”来自四川大凉山的“00后”彝族小伙子陈懂华同样惊叹于“祖宗海”的波澜壮阔。陈懂华的彝族语名字叫吉克懂华,颇受年轻人喜爱的女歌手吉克隽逸是他的堂姐。陈懂华自小就梦想着卫国戍边,4年前他毅然加入中国海警,经历了生平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出海、第一次晕船、第一次见到黄岩岛……他说,自己“跨过千山、踏遍万水”才从大凉山来到黄岩岛,尽管去年休假回家是他4年来第一次赶上彝族年,但“一家不圆,万家圆”。当他给家人展示黄岩岛日出日落的照片时,大家都由衷地为他感到自豪。

目前,万山舰海警执法员的任务是对黄岩岛进行常态化管辖,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自去年11月黄岩岛领海基线颁布以来,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三局加强了在黄岩岛领海及周边海域的巡航值守力度。仅今年第一季度,除必要靠岸补给外,万山舰基本上都在海上。

远离陆地、缺少补给,在动辄数十天的值守任务期间,万山舰“战风斗浪”的同时,还面临高温、高盐、高湿的“三高”环境。此外,黄岩岛附近没有信号基站,只能靠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海警执法员需要克服“与世隔绝”的困顿。为此,执法员周海燕和大家一起规划出一片“等比缩小”的羽毛球场。休息时,这片小小的羽毛球场挤满了想要一展球技的海警执法员。

万山舰上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健身房、视频剪辑工作室等。邱灿辉便是在万山舰上成长起来的“多面手”,他喜欢摄影,自学了修图和视频剪辑技能。邱灿辉参加了海警支队组织的无人机操纵培训,成为万山舰上首批无人机飞手。邱灿辉又陆续教出四五个“徒弟”,万山舰的无人机飞手队伍由此壮大。邱灿辉说,无人机不仅能够协助侦查海陆态势,还能录像取证,对万山舰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来说是如虎添翼。

海浪起伏间,万山舰海警执法员日复一日地坚守在祖国南端,却从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对此,周海燕深有感触:“对我们来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海警事业中,就是最高级的快乐!”

鹤宝舰:黄岩岛领海基线为维权执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

临近下午6时,夕阳染红了海天交际处,近3米高的浪花不断拍击着鹤宝舰的船体。海警鹤宝舰执法员高峰顾不上颠簸,在驾驶室对不远处的外国船只进行中英双语喊话:“这里是中国海警,你船现已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岩岛毗连区,请你船遵守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航行。”

待外国船只远离后,高峰才松了口气,很快又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工作中。高峰说,像这样的近距离对峙场景几乎每天都有,哪怕是深夜,他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时不时得起来查看房间里的航行复示器,了解舰艇目前的位置、航向和航速等信息。

鹤宝舰吨位小,机动性能高,是黄岩岛海域维权执法的“第一道防线”。高峰说,鹤宝舰海警执法员的责任重大,不光要跟意图侵闯黄岩岛的外国船只“面对面”交锋,还肩负着打击海上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重担。

行船三分险,更不用说经常执行跟踪监视、航路管制、登临检查等任务的鹤宝舰了。“我们舰的执法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年轻,二是吃苦耐劳。”高峰介绍说,“95后”“00后”是鹤宝舰的主力军,年轻的他们以一腔爱国热血化解常年漂泊在海上的艰辛。


图7:鹤宝舰海警执法员吴家旭正在瞭望。(中国海警局供图)

层层浪花记录着海警执法员的无言坚守,黄岩岛领海基线更像是一道无形的“海上防线”。海警执法员吴家旭表示,面对外国船只的侵扰,中国海警在维权执法过程中,始终依法依规,而去年黄岩岛领海基线的颁布为他们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持,“这让我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应对海上各种突发状况”。

中国渔民:看到中国海警就像看到自家兄弟

黄岩岛是中国南海中沙群岛的一部分,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岛礁四周高、中间凹,形成一个天然的潟湖。涨潮时,海面上只能看到几块裸露的岩石;但海面下,如“定海神针”一样的岛礁从3000多米的深海拔地而起。这座岛礁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附近海域不仅拥有珍贵的渔业资源,还蕴藏丰富的油气、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

黄岩岛岛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中间的潟湖,水位浅、温度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小鱼为觅食聚集于此,大鱼为捕食小鱼跟随而至。自古以来,黄岩岛便是中国渔民赖以为生的“福地”,常见经济鱼类有石斑、鳗鱼、海鲤等。来自广东湛江渔船的船长黄亚文今年63岁,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以跑船、打渔为生。40多年来,他东奔西走,跑遍南海和东南亚海域,但他仍然对黄岩岛情有独钟。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船长说,打渔这么多年,他还是觉得黄岩岛的鱼“最好吃”。


图8:广东湛江渔船船长黄亚文站在黄岩岛潟湖前。(中国海警局供图)

黄亚文说,2010年前后,一些外国渔船经常非法侵闯黄岩岛海域,不仅以毒鱼、电鱼、炸鱼等违规作业的方式抢夺资源,严重破坏海域生态,还欺侮过中国渔民。“这几年好多了,有(中国)海警在,外国渔船不敢过来!特别是去年11月后,放眼黄岩岛,只能看到我们中国的渔船。”提起中国海警,黄亚文的语气分外亲热,“我们出海时间长,经常两三个月连续在黄岩岛打渔,看到(中国)海警就像看到自家兄弟!”

渔民群体年龄普遍偏大,常年在海上风吹日晒,难免病痛缠身,海警的随舰医生会为渔民免费诊疗、运送药品。今年3月初,万山舰随舰医生刘运晃和卫生员张亮所在的“海上移动医疗队”,先后乘坐执法艇前往作业渔船救治痛风和右侧颌面部淋巴结肿胀的渔民。


图9:高栏舰在黄岩岛附近巡航。(中国海警局供图)

对于黄岩岛的未来,海警执法员憧憬美好。汪宗铁一首名为《黄岩新梦》的诗在高栏舰上广为流传:千年石塘悬海外,一湾新城入梦来,莫问守海春几许,黄岩渔翁笑开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