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法律知识,关注@李肖峰律师
Tel:13910685120
大家好,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专攻行政诉讼与刑事领域的办案律师,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拒执罪”,到底什么是拒执罪,为什么会有这个罪,拒执罪辩护思路,怎么才能通过准确的辩护思路来翻案?
拒执罪全解析
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是咱们国家刑法里关于该罪的描述。
接下来咱们聊一聊拒执罪的构成4要件:主体方面该罪属于一般主体自然人、单位等负有履行义务的主体。主观方面,要明知而故意采取逃避、对抗等手段拒不履行,这里需要注意,过失不构成该罪。客观上,需要有能力履行,表现为隐匿、转移、虚假诉讼等方式,导致裁判无法执行或债权人重大损失等情节严重后果。客体上本罪侵害对象是司法机关权威性,和判决裁定的强制执行力,主要是破坏了司法公信力等。介绍完拒执罪的基本概念,相信大家对该罪有了基本了解。拒执罪的形成源于义务人恶意逃避责任、司法执行漏洞及法律意识不足,其打击对象明确指向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义务人及暴力抗法者。立法旨在通过刑事追责遏制拒执行为,维护司法权威与债权人利益。接下来咱们聊一聊拒执罪的辩护思路及翻案要点。
一、执行依据本身有问题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前提:如果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定书程序违法(比如未依法送达、剥夺辩论权),或者实体错误(比如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那么基于该文书的执行行为可能自始无效。我曾代理过一起民间借贷案,对方伪造了借条,当事人被判刑后才发现笔迹鉴定存在重大瑕疵,最终通过再审推翻原判决,拒执罪自然不成立。
二、被执行人确实没能力还钱
这是最常见的翻案点。根据《刑法》第 313 条,构成拒执罪必须满足 “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如果被执行人能证明自己真的没钱(比如提供银行流水、资产负债表),或者因疾病、失业等客观原因丧失履行能力,法院可能直接改判无罪。去年我代理的某企业主案,就是通过调取其连续三年亏损的财务报表,成功推翻了拒执指控。
三、执行程序存在严重瑕疵
法院执行过程中如果 “操作不规范”,也可能成为翻案关键。比如:
- 未穷尽执行措施
:直接抓人却没查控财产;
- 超标的查封
:查封财产价值远超债务金额;
- 违法处置财产
:拍卖程序违法导致当事人损失扩大。
去年某建筑公司案,我发现法院在未通知当事人的情况下,私自拍卖了其抵押房产,最终以程序违法为由撤销了拒执指控。
四、证据链存在致命漏洞
拒执罪的证据需要形成完整闭环,但实务中经常出现证据不足的情况:
只有银行流水显示大额支出,却无法证明资金用途;
证人证言未经质证直接作为定案依据;
关键物证(如财产转移合同)未进行真实性鉴定。
五、和解与履行情况
即使一审已经被判刑,只要在二审前全额履行债务并取得谅解,仍有机会改判缓刑甚至无罪。去年有个案例,当事人家属在上诉期内凑钱还清了 200 万债务,法院最终采纳了 “确有悔改表现” 的辩护意见,刑期从 2 年减为 6 个月缓刑。
拒执罪不是 “板上钉钉” 的罪名,关键看能否抓住案件的 “命门”。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此类指控,千万别等判决生效再行动。记住:法律赋予的救济权利,永远属于主动出击的人。我是李肖峰律师,欢迎关注账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我咨询。电话联系
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团队
关注我,一个只说真话的靠谱律师@李肖峰
Tel:13910685120
END
法律读库
《法律读库》旨在为中国律师提供最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构建中国律师网上家园!同时为中国律师创建最佳的宣传平台,以最小的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模式一:法律自媒体+案源推荐
为律师量身定制的高性价比的曝光平台。
法律读库 WWW.FLDK.COM 作为国内先进的法律自媒体平台,通过律师发布评论、案件解析等文案,提高曝光度。是为律师量身定制的。优势:流量高、精准性强、创意性强、互补性强、操作性强。我们为不同的的案件类型提供多种平台、多种渠道、多种样式的曝光推荐。根据不同的案件、提供不同的推送模式,为您的文章在更精准的潜在客户面前呈现。
模式二:地区分站+总站推荐
独立地区分站,由总部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自主运营。
法律读库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服务应用户需求而生,根据当事人需要,全力塑造律师在某一领域方面的专业形象,采用全新的手法与包装,一个地区仅有一家合作伙伴,让您霸占本地区法律服务。并通过细化流量分配,联合本地律师,实现变现!
模式三:战略合作(面议)
平台面向未来,线上法律服务产业,让传统服务更便捷。
通过创新法律服务方式与方法,打造线上线下共通的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传统壁垒。实现法律产业化聚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