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闵行区烈士陵园于4月28日迎来烈士纪念馆提质改造前的最后一批参观团队——江川路小学500余名师生。这座承载着闵行红色记忆的烈士纪念馆,以一场庄严的少先队入队仪式,为20年对外开放历程按下暂停键,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奏鸣开启新时代篇章。

廿载耕耘:淬炼信仰教育丰碑

下午1时,入队仪式在纪念碑广场庄严举行。少先队员们在纪念碑前集体宣誓,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广场上空。


闵行区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自2005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近100万市民,清明期间单日团队最高接待量达28批次。数字背后,是无数共产党员在此庄严宣誓、青年学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精神洗礼的动人场景。留言墙上写满了同学们对英烈的深切寄语,而“闵宣烈”小程序里上千条的参观留言,无声地诉说着闵行红色文化的育人力量。


初心如磐:赓续血脉精神高地

“今天戴上红领巾,更要记住红领巾为什么这样红!”在烈士纪念馆内,同学们手持研学卡片,与馆内静静陈列的烈士遗物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那些褪色的家书、泛黄的笔记本、斑驳的奖章,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岁月。在烈士事迹展板前,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面将英烈的英勇壮举鲜活再现。同学们神情专注地驻足凝视,在静默中感悟崇高精神,纷纷提笔在研学卡片上写下真挚的心得体会,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深植心田,让革命薪火在思考传承中生生不息。


智启新篇:打造智慧红色地标

随着最后一批参观者离馆,为期5个月的提质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改造后的纪念馆将调整空间布局,优化观展动线,合理增加烈士事迹、历史事件、时代背景、数字化内容等,注重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场景复原、互动触摸屏、动画制作等现代技术手段呈现英烈故事及重大历史场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需求,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实和英烈事迹。展馆将在2025年烈士纪念日重新开放以更年轻化的语态续写红色传承新故事。


这座见证闵行红色文化的烈士纪念馆,正以科技赋能焕发新生机。闭馆改造不是终点,而是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矩阵的起点。当孩子们今日佩戴的红领巾与烈士当年的热血青春在数字时空中相遇,红色基因的传承必将迸发更璀璨的光芒。


供稿:区烈士陵园

编辑:姚怡莹

初审:岳顺顺

复审:戎长春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