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今天和明天

就放假了

全体打工人都掰着手指头倒数

计划着去哪玩

我只想代表出游的人

站出来问一句:

“那些偷感很重的病,到底该咋防?”


特别是赶上5月雨季

一些偷感很重的病菌

会悄悄找上门来


这些提醒及防病要点

你需要知道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表现为发热头痛,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传播。4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发病数随着气温的升高将逐渐增多,防控建议如下: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鼓励5岁以下适龄儿童积极接种EV71疫苗。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4)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应尽量减少带幼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早发现,早就医。一旦婴幼儿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02

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人群普遍易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常因食用不洁食品或饮用污染的水源或不良卫生习惯而导致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部分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疾病有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对于此类疾病,积极接种疫苗;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尽早到正规医院腹泻病门诊就诊,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儿童、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低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预防措施:我国有预防水痘的疫苗,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发生及流行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学校和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并做好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及时发现水痘病例并上报相关部门;在水痘流行期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或近距离交谈。

04

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和流行性出血热。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媒可能性越高人群,发病可能性越高。不同虫媒传染病症状各有不同,大多有发热症状,且有虫媒接触史。

预防措施:部分虫媒传染病有针对性疫苗,对于可通过接种疫苗的疾病,积极接种疫苗;消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病媒生物,减少与它们的接触;就医时,主动告知医务工作者虫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旅居史。

05

其他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一种中毒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和中毒性食源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它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节日将至,各类宴席、聚会聚餐等活动激增,食品消费种类繁多,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易发时段。

预防措施:

1.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吃剩的食物及时放进冰箱,食用前仍要彻底加热;

2.外出游玩时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及菌类,避免食用有毒植物造成伤害;3.若食用野生植物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同时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来源:自贡市疾控中心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