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曾是严重危害

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经过数十年努力

我国于2021年获得

世界卫生组织“无疟疾认证”

然而,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输入性疟疾风险依然存在

防治工作不可松懈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周期性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极少数情况下通过输血或母婴传播。

注意:疟疾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传染。

高发地区

目前疟疾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出国务工、旅游或留学人员需特别警惕。

我国疟疾防控成果与挑战

成就:

我国通过加强监测、灭蚊防蚊、及时治疗等措施,成功消除本土疟疾,成为全球疟疾防控的典范。

挑战:

每年仍有输入性病例报告,若未及时发现或治疗,可能导致本地传播风险。

如何预防疟疾?


出国前

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可咨询海关或疾控部门)。

必要时提前服用疟疾预防药物(如前往非洲、东南亚等高风险地区)。

在疟疾流行区

防蚊灭蚊:使用蚊帐、驱蚊剂,穿长袖衣物,避免蚊虫叮咬。

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归国后

若出现疑似症状,应主动告知医生境外旅居史,及时检测疟原虫。

避免蚊虫叮咬,防止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

早诊早治是关键


疟疾可通过血液检查确诊,青蒿素类药物疗效显著。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重症风险,尤其是恶性疟疾。

全民参与,共筑防线


● 提高防病意识,关注境外旅行健康提示。

● 加强疟疾筛查能力,做到“及时发现、精准阻断”。

● 共同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助力巩固无疟成果。

消除疟疾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让我们携手防范输入风险,守护来之不易的“无疟中国”,为全球疟疾防控贡献中国力量!

资料来源:

《疟疾防治技术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

《世界疟疾报告》

供稿 | 感染控制部 郭佳佳

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王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