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回应关切
打造大家的“乐业之城”
昨天,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做客“2025民生访谈”节目,就市民普遍关心的就业形势、职业技能提升和养老金发放等话题逐一作出回应。
一季度新增就业14.63万人
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高至60万人以上,目前完成情况如何?杨佳瑛介绍,今年以来,上海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63万人,同比增加0.76万人,上海人社部门已密集举办680多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8.2万个,同比增长20%。
“我们正全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乐业之城’。”她提到,今年上海将“建成50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站点”,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探索把更多的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到站点,全方位提升站点的服务质效。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4.6万人。人社部门将多措并举为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提供政策支撑,今年供给岗位更多,鼓励政策更多,就业渠道更多。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将开展至少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推荐服务,全力以赴帮助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
女职工产假补贴政策出台
杨佳瑛还介绍,上海推出女职工产假补贴政策,女职工在产假和生育假期间,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可按50%的比例给予补贴,从女职工生育当月起一直可补贴6个月。
用人单位怎么申请这笔补贴?据介绍,产假补贴政策按照“属地管理,先缴后补,一次申领”的方式给付,人社部门正会同有关部门细化方案,简化流程,将以更便捷的方式给到企业,尽可能做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去年,上海启动“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00多人成为“生育友好岗”的受益者。“很多企业积极响应,不仅设立了适合宝妈宝爸的‘生育友好岗’,还在关心关爱女职工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杨佳瑛表示,接下来将对设立“生育友好岗”、社会反响好、吸纳就业多的用人单位,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范围,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同时加大宣介推广力度,积极营造“生育友好型”的就业环境及社会氛围。
围绕老年群体最关心的养老金话题,杨佳瑛说,今年上海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增加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增加的养老金从今年1月起补发。
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
眼下,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在举办,明年上海还将迎来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杨佳瑛表示,要以筹办第48届世赛为契机,将上海打造成为技能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
聚焦中高等级的技能培训,上海加快推出一揽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政,一是打造梯度化的技能提升补贴体系,二是发挥龙头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三是树立专业品牌,做强技能培训机构,推动实现应用型高校课程设置与技能培训证书贯通。据悉,今年“培养高技能人才5万人”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一季度已培养2万人,“十四五”期间可累计培养超过20万名高技能人才。
自2022年7月参与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以来,上海将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4个行业的7家头部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将138万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对于外卖骑手等群体来说,最关心申领待遇是否方便。上海创新采用全程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服务模式,还开通了线上申请渠道,实现“全程网办”。劳动者如不幸受伤,可在App一键申报,在线提交材料,实时跟进平台经办和审批过程,医药费、报销款等也将通过线上自动流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待遇的给付,都实现了免申即享。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周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