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市东河区,特色教育的春风吹遍每一所校园,小初高排球培养梯队、足球与田径赛事、科学教育实践校等特色教育,为学生们搭建起多元发展的舞台,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教育画卷。

包头市东河区各中小学的校园里,小初高排球培养梯队建设成效显著。走进牛桥街小学的操场,排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在这里,排球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设置,专业教练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垫球、传球、发球的基本动作。“别看这些孩子年纪小,他们对排球的热情可高了!每次训练都特别认真,进步也非常快。”教练高丽敏说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和高中的排球运动员们则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包一中的女排队在国家级、市级比赛中屡获佳绩。这支创建于1998年的队伍,经过40多年的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曾三次夺取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排球冠军,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已成为全市校园体育运动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我们建立了拥有U12、U14、U16、U18各年龄段队伍,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升学通道,并通过经验选材与科学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身体条件、运动潜力及综合素质的筛选,确保后备人才质量,为各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排球人才。”总教练郝振生感慨地说。2024年8月9日,包头市第一中学与东河区公园路小学签订了女子排球队共建协议,包一中女排下派教练到公园路小学完成小学梯队的组建工作,至此,10所中小学被确定为包一中女排后备人才生源地,全区形成“小-初-高”一体化女排培养体系,这种培养体系也为包头市东河区排球运动的发展储备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第十届中俄蒙国际青少年运动会,包一中女排以两个3:0的成绩,战胜俄罗斯队和蒙古国队,站上冠军领奖台;“奔跑吧·少年”2024年包头市青少年U系列排球锦标赛,牛桥街小学女排获冠亚军,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女排荣获U15女子组比赛季军……在东河区,排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根植于校园的特色教育品牌,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活力引擎”。

足球和田径赛事同样是包头市东河区校园体育的亮点。每到比赛季,校园里就成了运动的海洋。

“球进了!”只听赛场上一声欢呼,就看见包头市第二中学前锋贾宇涵上演“帽子戏法”,中场球员岳贺精准助攻,团队成功蝉联初中足球男子组决赛冠军,历时半年的包头市东河区2024-2025学年“区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圆满落幕。

‌“区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是包头市东河区每年都会举办的体育赛事,此次赛事覆盖全区24所中小学的25支队伍,通过“班-校-区”三级选拔机制,最终在小学、初中、高中组别中决出胜负,各组别冠亚军将代表包头市东河区征战包头市“市长杯”联赛。这些赛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值得一提的是,康复路小学等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将足球课程纳入校本教研,通过“足球+语文”赛事征文、“足球+美术”队徽设计等活动,让体育与文化教育双向赋能。‌

不只在体育运动,科学教育实践校的建设为包头市东河区的中小学生打开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大门。惠民路小学科技社团让科技元素充斥着每个角落:低年级学生制作磁悬浮小车、水火箭发射装置,通过趣味实验理解力学原理,中高年级的同学则开展编程实践,用Scratch控制机器人完成“垃圾分类”“沙漠灌溉”等模拟任务,或学习无人机操控与3D建模打印技术,孩子们忙忙碌碌中的井然有序,彰显着包头市东河区科技教育的硕果累累。

“惠民破晓战队”在世界机器人锦标赛这一国际级科技盛会上荣获二等奖;包头市第二中学在第十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4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2名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2名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包头市东河教育以其卓越的成就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科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包头市东河区仍将继续深入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以德铸魂、以智启真、以体强身、以美润心、以劳育能的育人新格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为学生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局长高君说。

在特色教育精心搭建的广阔舞台上,孩子们尽情绽放、茁壮成长,包头市东河区的教育事业也正以蓬勃之势,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心怀梦想的新时代学子,为地区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席雅静)

来源:东河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