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广西妇联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痛点,推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走深走实,为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贡献力量。

强化制度保障,筑牢家事调解四梁八柱

广西坚持党政主导,深化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反家暴工作协调等机制资源。自治区妇联联合高院、司法厅等部门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纳入 2023、2024年平安广西考评内容,织密纠纷调处网络。

在经费保障方面,2023年以来,自治区妇联累计安排306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全区530个婚调委(调解室)建设。各地具备条件的婚调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提供调解及心理服务。南宁市12个县区婚调委全部与社会专业组织签约,专家定期驻点开展调解工作,率先实现全区“婚调机构+专业服务+专家团队”全覆盖。

多方协同共治,推进反家暴工作效能提升

广西大力推动反家暴顶层设计,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反家庭暴力条例》列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并组建专家团队完成条例草案起草工作。自治区妇联牵头召开第八次、第九次自治区反家暴联动机制领导小组会议,联合成员单位发布25个反家暴典型案例,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广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涉及反家庭暴力的各项指标任务。

在司法保护层面,自治区妇联推动高院联合多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联动公检法指导妇女儿童维权岗提供反家暴司法保护,联合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搭建困境妇女儿童救助平台,持续实施未成年被害人心理救助项目。

全域构建网络,打造“15 分钟婚调服务圈”

广西织密三级调解网络、聚合专业服务力量,实现婚姻家庭服务质效双提升。目前,全区已建成县级以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187个,村(社区)婚调室544个,配备1387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联动民政部门设立82个婚姻辅导室,累计服务群众逾9000人次。

同时,建立区市县三级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组织100余名专家参与婚调委、12338热线及信访窗口服务。推动司法行政部门发动全区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排查调解;推动民政部门开展婚前教育、离婚辅导、危机处理等工作。引入婚调专家团队、专业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提供“法律调解+心理疏导”双重服务,将婚调服务嵌入群众“15 分钟生活圈”。

聚力专业赋能,提升婚姻家庭调解队伍专业化

广西定期举办婚姻家庭调解技能培训班,通过岗位练兵激发工作积极性,探索婚姻家庭调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优化充实244名专家进入广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家库,组织开展婚姻家庭调解技巧、家庭教育理论、未成年人关爱等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此外,联合自治区司法厅培养“巾帼法律明白人”,2024年实现全区村(社区)妇联主席全覆盖。推动全区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和12345热线双线并行,各级妇联联动大数据局及时更新妇女儿童维权数据库知识,培训12345热线接线员,畅通妇女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深化巾帼普法,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广西聚焦《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深化“建设法治中国 巾帼在行动”活动。全区7000多支“桂姐姐维权服务队”、妇联执委、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深入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全区累计开展各类“平安家庭 和谐八桂”公益巡讲、“法治副校长+知心桂姐姐”进校园、“巾帼普法乡村行”等活动1.9万场次,覆盖妇女群众60多万人。

在线上,打造“桂姐姐说”“小慧警官”等普法品牌,推出法治音频节目130余期,累计点击量超1500万人次。联合自治区高院、检察院发布20个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为更多家庭提供维权指引。

精准关爱帮扶,延伸暖心服务触角

广西做优综合维权服务,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打造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为妇女儿童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各级妇联常态化排查重点妇女儿童,加强婚姻家庭矛盾隐患排查,分级化解纠纷,精准化开展各类维权关爱活动。

在专项救助方面,联合自治区检察院开展困境妇女儿童司法救助,全区检察机关救助2300人,发放救助金2561万元;妇联实施临时救助项目,救助234人,发放资金50万元。2025年创新开展“巾帼护童 法治同行”“运河巾帼服务站”等服务项目,年内开展“一站式” 维权公益活动1160场,持续提升维权关爱服务效能。(陈露露 杨欣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