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人人都不看好你,而你却偏偏最争气。谁也不曾想不到,去年出口最多的车企不是上汽也不是长安,而是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奇瑞。
2023年和2024年,可谓是中国汽车市场狂欢的两年。
虽说国内价格战卷得你死我活的,但也正是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过去两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一度超越了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一。
图源:奇瑞
此次的功臣,是一直以来十分低调的奇瑞。2023年,奇瑞出口了93.7万辆车。去年,奇瑞更是刷新了纪录,出口了上百万的汽车。
图源:奇瑞QQ早期央视广告
对于奇瑞,年轻人们对它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它那支“奇瑞QQ”的广告宣传片。但那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的奇瑞正在闷声发大财。
海外当销冠
油车才是奇瑞舒适区
可以说奇瑞的海外成绩,就连比亚迪也望尘莫及。去年在某个论坛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示一直想追比亚迪,但是越追越远。
后面比亚迪副总裁何志奇回应道,其实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正在追赶奇瑞。短短几句话,让人们看见了中国企业家该有的格局,奇瑞跟比亚迪这段对话也被网友们纷纷点赞。
回过头看奇瑞的发家史,可以说是用年少有为、中年失意以及海外破局三个词来概括。奇瑞用28年的时间,把一间破瓦厂房改造成世界500强。
2000年,奇瑞靠着“上汽奇瑞”的身份登上了国家车辆生产名录,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可以生产轿车的厂家。
为了突出重围,奇瑞把汽车的价格打到桑塔纳、捷达、富康的1/3 。新车“风云”一经上市,就给卖爆了,为奇瑞赚了13亿元。
奇瑞乘胜追击,继续推出旗云、东方之子等新车。并且在2002年的时候共同研发了18款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全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但从2011年开始,奇瑞的销量开始下滑,其中,主打高端的瑞麟的销量极其不理想。
即使在2012年的时候时候,奇瑞回归“一个品牌战略”,停售威麟、瑞麒两款高端车型,也依旧不能挽回跌跌不休的业绩。
直到后来,新能源车不断占领中国汽车市场,奇瑞的表现也一直平平无奇。
与这个情况相当割裂的是奇瑞在国外的表现,早在2001年的时候,尹同跃就已经尝试将汽车出口到叙利亚。
在发现海外市场的潜力后,奇瑞很快就成立了国际部,正式进军海外。相比起同行,奇瑞这招可以说是早起的鸟有虫吃。
奇瑞一开始的策略是利用低价的优势,将汽车卖到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比如埃及、智利等地方。就这样奇瑞慢慢将自己的车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且在这些地方的汽车市场,奇瑞的表现十分优异。比如,巴西总统就曾将瑞虎8当成是自己的竞选用车,还有人用自己的高价车换成奇瑞。
奇瑞还会根据不同的地区特性来对车进行升级。销往中东的奇瑞就加强了内部密封性处理,防止有沙粒磨损车身零件。
国内新能源汽车卷生卷死,但不得不说的是燃油车才是奇瑞的舒适区,特别是在海外。
苦干20年只为上市
奇瑞六战港交所
但成绩相当亮眼的奇瑞,却在冲击IPO的路上一波三折。从2004年开始,奇瑞就一直在申请上市的路上一直狂奔。尹同跃从满头黑发一直熬到了头发花白。
第一次申请上市是在2004年,那年奇瑞QQ爆火,让奇瑞的业绩直接起飞。这给了奇瑞冲击港交所莫大的鼓励,结果却因与上汽的就纠纷被证监会劝退。
吸取教训以后,奇瑞开始在内部进行了改革并且实施了多品牌战略,终于在2007年的时候再次整装待发。
却没想到遇到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出口市场受到影响。就这样,第二次申请上市宣布失败。
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和教训,奇瑞第三次申请上市是在2016年,这次奇瑞沉淀了足足8年才再一次申请上市。
但是不出意外,奇瑞又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是新能源车型的销量没有达到预期,再加上股权结构问题。
后面的第四次、第五次申请上市,都以失败告终。在这么多家车企中,奇瑞是为数不多还没上市的老牌车企了。但奇瑞不语,只是一味填上市申请表。
今年2月份的时候,奇瑞再次传来申请上市的消息。这两年亮眼的成绩,给奇瑞这次冲击IPO带来了更足的底气。
从2023年开始,奇瑞的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那一年,奇瑞的营收暴涨80%,突破了千亿大关
市场对于奇瑞这次上市也是抱有极高的期待,并且给出了“有望获得超过1000亿元估值”的预测。
如果像预测所说的这样,那么奇瑞将会是港股市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IPO。
all in新能源
董事长喊出“不客气”宣言
除了要冲击IPO,奇瑞在今年还发布了全球混动技术战略,同时带带来了续航超过2000公里的全新风云A8。看这阵仗,奇瑞是打算在今年全力补齐新能源短板。
尹同跃在会上表示,今年将会是奇瑞的“不客气之年”,并且会ALL IN新能源、混动、增程、纯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的混动鼻祖正是奇瑞。在2001年的时候,奇瑞就有专门的小组研究混动。
在当时,这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前卫的事,要知道比亚迪在2001年的时候才开始造车的。但如今,混动已经成为比亚迪DM的标签。
然而,奇瑞的混动和比亚迪的混动还是有点差别的。前者是找了咨询公司帮忙分析,后者完全是从0开始。
另外比亚迪一开始是搞电池的,最初搞插混也是以电池为切入点。而奇瑞在当时已经是个成熟的车企,在比亚迪还在研究造车的时候,奇瑞就已经能够造出非常好的国产发动机。
所以说,比亚迪实际上是跨界搞车,但这也让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还好混动给研究出来了,比亚迪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回报。
在all in新能源这个事上,奇瑞是铆足了劲疯狂干。其新一代的鲲鹏擎混动专用发电机,可以实现48%以上的热效率,以及搭载了600bar缸内直喷系统,将燃烧效率提高到27%以上。
总的来说,奇瑞把新一代鲲鹏发电机拉到了另一个高度。同时,奇瑞开始加量不加价,几个系列的车型价格都采用了降价策略:
风云A8全系直降2万;山海系列的补贴最高达到了2.6万;ICAR现金直降2万。
到了今年一季度,奇瑞新能源车的销量直接起飞,超过了16万辆。虽然说距离销冠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经迈出一大步了。
连续两年世界第一
中国汽车出口反超日本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口汽车数量为586万,同比增长19%。这已经是中国连续两年超过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其中,奇瑞占了17%,出口数量114.45万辆,创了中国车企出口的新纪录;比亚迪则是去年海外销售增长幅度最大的车企,同比暴涨了71.9%,达到了41.7万辆。
上汽集团的海外战绩也是超过了百万辆,除此之外,吉利、长安、长城等车企都在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
曾经,日本汽车能够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其性价比和节油性能。从1980年开始,日本就一直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
但一场疫情让消费者们购车欲望下降,日本汽车的出口数量开始下降。本以为疫情好转后销量会有所回温,结果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还真是流年不利。
等到2022年,中国电车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断抢夺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市场。到了这几年,国内车企越来越卷,无论是技术还是价格都碾压不少日本汽车。
导致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汽车逐渐取代了日本汽车在当地的地位。
俄罗斯的消费者们也可以说是中国汽车的真爱粉了,2023年,在俄罗斯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前10名的榜单中,除了第一名是本地汽车品牌拉达以外,剩下的的全是中国汽车品牌。
另一边,尽欧盟采取了电车反补贴关税、贸易壁垒等挑战,但凭借着强大的产品力和海外建厂布局,这些都已经难不倒强大的中国车企们了。
加上,在这几年无论是日系车还是德系车都陷入了转型以及智能化的困境,这无疑给中国车企提供了崛起的机会。
这两年,中国车企们让中国汽车在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了一回,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正在崛起。
车企们不断布局出海,除了为自己增长第二增长曲线,还提升了全球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认可。
对于奇瑞来说,能否跳出舒适圈就看今年。但在转型的同时,奇瑞也要稳住海外的燃油车市场。如今的奇瑞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