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至13日,山东画院组织专职画家赴雁荡山开展写生创作活动,董海全等画家通过实地采风,创作了一批富有生命力的写生作品。在为期多日的写生中,画家们深入雁荡山景区,以传统笔墨语言描绘“东南第一山”的雄奇景观。



山东画院采风写生团合影



采风团雨中探访雁荡山采风写生

在当代绘画创作中,写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对景描摹”层面,成为画家与自然对话、与传统沟通的重要方式。山东画院专职画家董海全的雁荡山写生作品系列,正是这种深度对话的生动体现。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雁荡山的雄奇秀美,更感受到了一位当代画家对山水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诠释。

水彩艺术以其透明轻快的特质,在表现自然山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他的《春晓雁荡》《大龙湫》描绘山川的作品中,充分彰显了这一点。画家对山体岩石质感的刻画细腻入微,通过色彩的深浅变化与水痕的自然晕染,将岩石的坚硬与沧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色彩运用上,巧妙调配出契合山体特征的色调,或冷峻灰褐,或在光影处呈现出微妙的基调,使山体在画面中极具厚重之美。



《春晓雁荡》37X53cm纸本水彩



《大龙湫》53X37cm纸本水彩

《芙蓉古村》系列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呈现了古街小巷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历史韵味。从斑驳的墙面、老旧的瓦片到古朴的门窗,恰到好处地晕染出建筑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感,使观者能深切感受到古街的厚重历史。电线、灯笼等生活元素的点缀,为画面增添了鲜活烟火气。



《芙蓉古村之一》37x26cm纸本水彩





《芙蓉村之二》37x26cm纸本水彩



水彩写生的难点在于既要快速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效果,又要保持画面的完整性与艺术性。董海全的雁荡山水彩写生系列,在形与神、水与色、快与慢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这种对水彩媒介特性的精准把握,使作品既保持写生的现场感,又具有超越实景的艺术感染力。在水色淋漓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画家对自然的礼赞,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的生动体现。



《岩头古树》37x53cm纸本水彩



《楠溪古镇》37X26cm纸本水彩



《雁荡夕照》37x26cm纸本水彩



《观音山》53x37cm纸本水彩



《楠溪祥云》53X37cm纸本水彩



《阳光小龙湫》37x26cm纸本水彩

(来源:艺林新语)

画家简介



董海全,全国艺术科学专家库成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委员,山东省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山东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十二届“泰山文艺奖”评奖委员会成员,山东水彩画会副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画院油画、水彩画创作室主任,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成员,山东画院研究部原主任,一级美术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