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4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乌国防部情报总局成功消灭了“俄罗斯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官”。这一言论所指,正是日前在莫斯科郊外遇袭身亡的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至此,一场原本属于战场的军事冲突,彻底演变成跨境暗杀与国家级恐怖主义的新阶段。
起因是4月25日,莫斯科巴拉希哈市发生汽车爆炸,起初官方称为意外事故,死者系无关路人。但很快,真相浮出水面:这是一次精确策划、有针对性的爆炸袭击,目标直指俄罗斯军方中枢人员。乌克兰方面不仅毫不掩饰,反而由泽连斯基本人亲自出面宣布“战果”,甚至不忘添上一句“正义终将到来”的标语,试图将一次赤裸裸的暗杀美化成所谓的“正义行动”。
这一幕,标志着乌克兰战术上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揭示了基辅政权在战争陷入困境后,彻底抛弃底线,赤裸走向国家恐怖主义道路。炸弹不再只用于战场正面对抗,而是直接瞄准敌国高官;冲突不再局限于前线拉锯,而是渗透至首都心脏。
这已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对俄罗斯境内目标发动袭击。此前从跨境无人机轰炸,到铁路、石油设施爆炸,再到刺杀俄罗斯军事博主与社会名流,一系列行动已昭示基辅当局正在系统性扩大战线,将传统战场与俄罗斯腹地无差别化。但这一次,暗杀俄军总参谋部高级指挥官,无疑是挑衅红线之举,将俄乌冲突推向更为失控、极端的新台阶。
面对这一局势,俄罗斯方面反应强烈。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一针见血地指出,基辅政权的极端主义本质已彻底暴露,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迫使其转向恐怖主义。扎哈罗娃的表态并非外交辞令,而是直接点破了泽连斯基当局的困境:乌克兰在战场上无力逆转局势,只能通过恐怖袭击制造“存在感”,试图打破战局僵持,挑衅俄罗斯反应,以求引发更大规模西方干预。
而西方的沉默,才是更令人警醒的部分。面对乌克兰公然在境外暗杀俄罗斯官员,美国、英国、欧盟国家集体装聋作哑,既不谴责,也不制止。相比之下,俄方任何反击动作,无论多么符合国际法,都会被这些西方国家以“侵略”“违反国际秩序”的名义口诛笔伐。这种赤裸裸的双标,早已不是冷战逻辑那么简单,而是对所谓“国际秩序”的彻底亵渎。
以国家机器直接策划暗杀,不仅违反国际法,突破战争伦理,更将地区冲突带向不可控方向。当暗杀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当恐怖行动被当成战术工具,乌克兰政权实际上已经切断了自己最后一条可以通过谈判求存的道路。
对俄罗斯来说,这起事件极可能成为战略定点升级的借口。普京政府早已表明,任何对俄境内的直接袭击,特别是针对高官与战略设施的攻击,都将引发“对等甚至超等规模”的报复。未来几周,俄军在前线的行动很可能更趋猛烈,针对乌克兰决策中枢、情报系统的打击力度也将大幅加码。
而泽连斯基押注的,是通过极端手段逼迫北约更深度介入。但问题在于,北约各国自身早已深陷内忧外患:美国忙于国内选战与财政悬崖,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与经济衰退,对继续无底线援乌早已心生倦意。乌克兰一味绑架西方,最终只会加速被抛弃的命运。
更大的危险在于,一旦这种国家级暗杀行为在全球被默许,未来将打开潘多拉魔盒。各国政要、将领、外交官都会成为明码标价的袭击目标,全球秩序将不再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今天基辅可以刺杀莫斯卡利克,明天谁能保证不会有其他国家政要倒在街头?一旦这种先例确立,国际关系只会沦为野蛮博弈。
从乌克兰内部来看,泽连斯基政府以“正义”之名推行恐怖主义,实际上也在透支乌克兰自身的国家信誉与未来生存空间。一个用暗杀维持战局的国家,必将被未来的国际体系边缘化,成为无法重返国际社会的孤岛。
当泽连斯基在电报频道上用胜利口吻宣布暗杀成果时,他是否意识到,乌克兰正离国际社会的最后一丝同情越来越远?当爆炸的硝烟散去,留在乌克兰头顶上的,不是胜利的荣光,而是更深的孤立与更惨烈的报复。
正义从不会通过恐怖主义实现。历史终将记录下这一刻:乌克兰政权,在绝望中撕毁了最后一张遮羞布,在战场失利后亲手把国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