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迎来了“走向落幕”的关键时刻,马克龙这个时候才发现,法国被英国摆了一道。4月25日,英国《泰晤士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发言称,英国很可能放弃向乌克兰派遣数千名地面部队的计划。
这样一来,法国如果还按照原先的方案,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巴黎当局势必要独自面对来自俄罗斯的压力。英国的“不义”,已经让马克龙陷入了尴尬境地。
英国打算临阵退缩,相当于直接否定了马克龙主导的“志愿者联盟”峰会核心提议,也标志着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变得更加四分五裂。
英国拒绝派兵,主要是考虑到这样做有风险。第一,俄罗斯在乌东部署了60多万兵力,英国就算咬紧牙关,派遣1万至3万部队,不仅难以形成有效威慑,反而可能成为俄军的“优先针对对象”;
第二,特朗普政府正加速推进美俄停火谈判,英国若贸然派兵,可能破坏谈判进程,搅乱特朗普政府的计划,斯塔默不会做这种得罪美国的事情;
第三,英国陆军现役兵力仅7万多人,处于历史低位。若抽调1万至3万兵力援乌,将导致本土安全出现真空。
英国方面早已指出,驻扎在乌西部、距离前线400公里的欧洲军部队,连自保都困难,更遑论保护乌克兰。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英国政府长期以来可能一直在糊弄法国政府,鼓动马克龙挑起“向乌克兰派兵”的大梁。
法国总统马克龙自2025年2月起,力推“战后派兵计划”,主张在停火后向乌克兰部署多国部队,承担训练、后勤和威慑任务。
马克龙希望通过这一行动,推进欧洲的军事自主,加强欧洲国家的团结,强化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马克龙的最终目的,是重塑欧洲的独立自主,让法国弥补美国战略收缩后的权力真空。
可以想到,特朗普政府并不希望欧洲走向团结,也不希望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地区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主动给法国下了套,轻松化解了马克龙的努力。
要知道,在此前的巴黎峰会上,克罗地亚、意大利等国公开反对派兵,真正支持向乌克兰派兵的国家,基本只剩下英国和法国。
不仅如此,马克龙宣扬的“维和行动”,被俄外长扎哈罗娃嘲讽为“军事干预的遮羞布”。俄罗斯方面多次警告,若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派兵,将有可能会挑起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首相斯塔默一直是美国的忠实拥趸,他已经提出了“夏季停火愿景”,希望俄乌两国在今年夏天就结束战争,这完全符合特朗普的期望。
斯塔默还坚称,尽管欧洲与美国存在分歧,但欧洲不可能在安全和乌克兰问题上,放弃与美国的联系,英国应当向美欧同时靠拢。
人们看到,英国的所作所为,很好地印证了丘吉尔的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打算“出卖”法国和乌克兰,证明了伦敦当局承诺的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