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知食养

《文会图》,一幅相传作于宋代的传世名画,如同一面时光的琉璃镜,将文人雅集的风雅生活与舌尖上的东方美学凝练于尺素之上。画中主角虽是茶酒器皿,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众人围坐的食案中央,不同果实层层叠叠,斑斓果盘跃然眼前,令观者在丹青墨色间恍若瞥见莹润水光,果香也仿佛悄然沁入鼻尖。且随画间果韵,共悟鲜果营养内涵。

宋朝版"水果塔"高饤

在《文会图》的案台上,叠落着好几种水果塔——这就是古代宴席的顶流陈设"高饤"。胭脂晕染的桃实,赤朱丹彤的苹果,青绿相间的乳梨和榠楂像调色盘上的颜料,把宴席堆成了艺术品。想知道宋朝人怎么玩转健康饮食?那就来一起看看这场水果秀场的高饤吧!

1

桃子:古代网红的“烦恼”

《诗经》记载:“园有桃,其实之肴”。桃子作为被认证的初代顶流水果,含水量高达85%,且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堪称古代夏日"补水神器"。但清朝“美食博主”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提示:"桃多食生热,发痈疮、疟、痢、虫疳诸患。"——吃多了会变身喷火龙(上火),甚至引发皮肤问题。因此,健康成人的《桃子防沉迷指南》是每天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桃子即可。


2

苹果:穿越千年的“全能ACE”

这颗画中的红宝石,就是跨越千年两次推动科技变革的引子——牛顿的万有引力和乔布斯的苹果“王国”。能穿越千年仍是“少年”的原因除了苹果营养成分相对均衡外,可能就是苹果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含有的苹果多酚这个"隐形保镖":既能按住血糖的"暴脾气",又能化身脂肪的"拦路虎"。难怪名言道:"每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


3

榠楂:现代果盘的"失踪人口"

这个长得像木瓜的木瓜表亲,曾是宴席上的醒酒担当。宋代人用它配美酒,现代人却拿它做香水——从味觉享受变成嗅觉盛宴。我们现在吃的木瓜,其实是舶来品(据传是明末清初时期才从南美洲传入的番木瓜)。不过别小看它,维生素C含量碾压柠檬。

古人早get的膳食吃法

《文会图》里水果秀场的幕后大佬居然是现代膳食指南!宋人虽不知“维生素”、“抗氧化”等概念,却把吃的合理搭配玩得明明白白。他们每天的果盘配置,完美地契合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每日食用200-350克新鲜水果的标准,甚至做到了每天至少1~2种的要求,不得不感慨"古人真会吃"!若让宋朝老饕穿越到现今的水果超市,怕是要当场表演瞳孔地震,好在现代人早已已经把水果分类分的清清楚楚,让他们吃个明明白白。

1. 浆果类

  • 特点:浆果类水果通常体积较小,果皮薄,果肉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

  • 代表水果:草莓、蓝莓、黑莓、覆盆子、葡萄等。

2. 核果类

  • 特点:核果类水果有一个坚硬的果核,果肉围绕在果核周围。

  • 代表水果:桃子、李子、杏、樱桃等。

3. 仁果类

  • 特点:仁果类水果通常有一个或多个仁形种子,果肉质地较脆。

  • 代表水果:苹果、梨、山楂等。

4. 柑橘类

  • 特点:柑橘类水果有明显的果皮和果肉,果肉多汁,酸甜适中。

  • 代表水果:橙子、柠檬、柚子、葡萄柚等。

5. 热带水果类

  • 特点:热带水果通常生长在热带地区,口感丰富多样,营养成分独特。

  • 代表水果:香蕉、芒果、菠萝、榴莲、椰子等。

6. 坚果类(水果类坚果)

  • 特点:坚果类水果通常有坚硬的外壳,果仁富含油脂,口感醇厚。

  • 代表水果:板栗、核桃、杏仁、腰果等。

从《文会图》宴席上的高饤到现代餐桌上的果盘,变的只是盛果的器皿,不变的是对自然的敬畏。那些被古人选中的水果,经历千年科学验证依然有着促进健康的“C位”作用。原来真正的"网红美食",必须经受住时间的品鉴。这跨越千年的果香对话,正是中华饮食智慧最甜蜜的传承。下次吃水果时,我们不妨想想《文会图》:感谢古时老饕们留下的健康智慧,让我们做到"日啖水果三百克",力争体检报告全合格!

撰稿:于竞新

编辑:张妍

审核:毛宏梅 刘爱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