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行业的2024年,过得不算顺遂。
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商品零售总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数据反映的是,美妆从业者正在面临不少共性、个性化困境。
在此背景下,贝泰妮近日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57.36亿元,同比增长3.87%,归母净利润5.03亿元,销售毛利率73.74%。
“增长得益于公司在品牌拓展、产品创新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对于业绩增长,贝泰妮表示,这是其“研发筑基+多品牌协同+全球化双循环”战略推进的结果。
2024年,除了主品牌薇诺娜,贝泰妮还再造了一群“薇诺娜”,旗下另两大子品牌——专注婴幼儿肌肤护理的“薇诺娜宝贝”,以及串联医美和家美的全程抗衰品牌“AOXMED瑷科缦”,都取得了两位数高增长。
更多逆势增长的方法论,则藏在最新的这份财报里。
01、渠道更平衡
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整个国货美妆行业早已达成共识,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共识,适用于品牌布局、销售节奏安排,更适用于渠道建设。
2024年,贝泰妮同样在苦练渠道平衡术。从结果端来看,的确有所成效。
平衡的第一个具体表现,是贝泰妮已经在淘天之外,开拓出抖音、京东等稳定增长的渠道。2024年,其在抖音系、京东系第三方平台的营收分别为8.27亿元、5.2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96%和40.69%。
早些年,贝泰妮的崛起离不开淘天的流量红利加持。创始人郭振宇对此也不讳言,称在货架电商高速发展的那些年,只要搭上顺风车,就相当于“坐在电梯里向上走”。近些年,风口从传统货架电商转向内容、社交电商,贝泰妮也一直在寻求搭乘新车的可能性。
2024年,贝泰妮在抖音系平台的销售额,已经接近阿里系平台的1/2。其背后是,公司通过“店播+达人矩阵”等形式,在逐渐适应抖音生态,并成功提高了转化率。同时也意味着,贝泰妮已经摆脱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开始多条腿走路。
渠道平衡的第二点,体现在线上、线下渠道平衡,以及相互渗透上。2024年,贝泰妮线上渠道销售额为39.12亿元,同比增长10.13%,线下及OMO渠道的销售额分别为12.74亿元和5.21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8.55%、22.32%和9.13%。
近些年,线上流量成本攀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品牌一边反思,一边猛补“线下”课,试图在线上流量之外,开拓出一些“自留地”,以便更好触达、服务和沉淀消费者。
在这一点上,贝泰妮动作更早。从2022年开始,贝泰妮就在大力拓展以直营门店、OTC连锁药房为代表的线下渠道。次年,OMO渠道首次被写进财报。也因此,其渠道转型效果更明显。
2024年,贝泰妮的线下OTC分销渠道已累计覆盖超12.9万家药房门店。对于贝泰妮而言,OTC渠道不仅仅意味着增量,同时也是强化“医研共创”形象的重要途径。
同年,贝泰妮新开出179家直营店,直面和服务消费者的触角进一步增加,私域流量开拓和沉淀能力也相应增强。同期,公司OMO线上销售平台——薇诺娜专柜服务平台上,大额订单占比约为62.82%。背后反映的是,其市场渗透力在进一步增强。
渠道平衡的最后一点,体现在国内、海外市场的布局上。国内竞争加剧、推高营销成本的大背景下,出海成了消费企业的共同选择。贝泰妮也不例外。2024年上半年,其就在泰国曼谷建立东南亚总部、组建团队,迈出了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截至2024年底,贝泰妮旗下的多个品牌已全面进驻泰国当地的主流美妆渠道,覆盖全泰超100家专柜,以及数十家知名医美诊所。据悉,公司还计划开设KA美妆连锁、本地知名医美诊所两类线下渠道,同时布局当地主流电商平台。
此外,泰国之外,贝泰妮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国家完成了品牌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备案准备。可以想见的是,通过产品本身,以及与其适配的渠道拓展,贝泰妮将逐渐辐射更多的新兴市场增量空间。
02、矩阵更完善
自2021年上市以来,每逢财报披露,外界总在试图寻找更多“薇诺娜”之外的信息。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一来,单一品牌存在营收天花板,国内外皆是如此;二来,资本市场迫切想知道,贝泰妮能否把打造薇诺娜的成功经验,复用至其他品牌。
从这份最新的2024年财报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以彩妆业务为窗口,2024年,贝泰妮彩妆品类全年营收5.15亿元,同比增速达226.48%,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9.6%。透过该窗口,能一窥贝泰妮的能力复用情况,品牌矩阵越来越完善。
再往前推演一步,贝泰妮能用好收购来的品牌,也反映出其在包括供应链、信息化、组织、品牌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外溢支撑其在薇诺娜之外,开拓更多品牌。
除了收购,贝泰妮拓展多品牌矩阵的另一个方式,是内部孵化。比如定位婴幼儿肌肤护理的“薇诺娜宝贝”、定位高功效专业抗老护肤的“瑷科缦(AOXMED)”、定位专业祛痘的“贝芙汀”,都是公司内部孵化而来。
2024年,上述三大品牌业绩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薇诺娜宝贝营收同比增长34.03%至2.01亿元,增速高于婴童护肤行业平均增速,且位列天猫婴童护肤类目TOP4;瑷科缦录得营收0.60亿元,同比增长65.59%,双11预售首日即斩获“天猫美妆国货新品牌”TOP2;贝芙汀虽然没有公布具体营收数据,但根据品牌方披露的信息,通过“分级祛痘”理念、产品口碑的传播,贝芙汀在社交平台的曝光量已经超过3.2亿次,成功建立起“贝芙汀=分级祛痘”的关联搜索与用户心智。
背后反映出的,一方面仍然是贝泰妮系统化能力的复用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其对潜力赛道的发现和挖掘能力。比如薇诺娜宝贝定位的婴幼儿肌肤护理赛道,背后是规模接近千亿元的市场;贝芙汀背后的祛痘市场,2024年规模已将近1500亿元。
除了子品牌给力、成功激活差异化赛道增量,2024年,贝泰妮的主品牌——薇诺娜仍然稳居皮肤学级护肤品赛道市场第一。尽管如此,为了进一步挖掘存量,薇诺娜在同年官宣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战略升级,品牌理念升级为“专研敏感肌”,聚焦“敏感肌PLUS”战略,拓展抗老、美白等新的需求空间。
薇诺娜品牌自创立以来,一直遵循创始人郭振宇“做窄路宽”的理念。简单理解,即坚持在敏感肌这一细分赛道深耕,建立“敏感肌=薇诺娜”的强关联,由此奠定品牌心智和行业地位。
如今,越来越多品牌争相扎入敏感肌赛道,卷价格、比投放,但更多还停留在浅表的竞争,没法拉开差距。薇诺娜则是自我变革,将定位从“敏感肌可用”转为“敏感肌专研”。背后需要的,不仅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全方位洞察,还需要从基础研究、创新原料到核心技术的深度下探。
03、研发是底气
平衡销售渠道也好,完善产品布局也罢,支撑贝泰妮不断拓展边界的底气,是其品牌力。这是长期倾注研发的结果。
2024年,贝泰妮在研发方面累计投入3.37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为5.87%。这是其连续第三年研发投入比超过5%,投入强度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纵观中国美妆行业,主要玩家的发展路径大致能归为两条:一条是,先做品牌,有了积累后再回过头补研发课;另一条则是,先有技术储备,然后做转化。贝泰妮属于后者,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研路线。
过去一年,贝泰妮研发人员共计435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11.0%。这个超400人的研发团队,遍布于基础研究、产品和原料评估筛选、工艺技术研究、皮肤新药研发、配方研发等多个部门,为贝泰妮带回493篇学术论文,其中论文录用数量128篇、SCI收录107篇。
“贝泰妮在敏感肌赛道,不是单纯在讲技术、讲成分,而是以皮肤的肌理、敏感肌形成的各类原因作为基本逻辑。”郭振宇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这意味着,贝泰妮的科研更深入底层,构筑起的品牌壁垒无疑也更高。
植物科技是贝泰妮的研发基石之一。公司王牌单品薇诺娜,就起始于对云南植物青刺果的开发利用。2024年,贝泰妮新增化妆品新原料备案9项,累计12项,其中包括短莲飞蓬、荔枝草等云南特色植物,备案量居于国内同类美妆企业前列。在“无功效,不护肤”的当下,原料的安全、有效和迭代能力,是重要的护城河。
产学研医,是贝泰妮研发的另一关键词。据悉,公司在法国研究中心、日本前沿联合实验室外,还将建设瑞士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医”全球化,拓展国际研发视野。
如今美妆行业竞争加剧,处于从流量红利到技术壁垒过渡的关键期,“科技支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从结果端来看,常年押注研发,也的确给贝泰妮带来了回报。
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73.74%,稳居同业领先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其销售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77.47%,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38个百分点。
看起来,贝泰妮正在构筑从研发到销售的正向循环。一方面,技术壁垒能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市场认可反映到销售数据上,又能反哺企业研发再投入,以此形成“创新—溢价—反哺”的良性闭环。
未来,综合考虑研发给贝泰妮产品升级、毛利提升带来的底气,以及平衡渠道、多元产品矩阵带来的生意增量、品牌价值延伸,贝泰妮正在朝着继续“做窄路宽”,为消费者创造可持续价值的方向前行。
作者 |林木,编辑 |吴跃,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