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美国陷入特朗普“二进宫”引发的新一轮内部撕裂时,北方的加拿大也在经历一场政治地震。根据《政治报》与英国福卡尔数据研究公司的最新民调,四分之三的加拿大选民表示不喜欢特朗普,39%的受访者更是将他列为本国选举的“头号问题”。特朗普作为政治符号的外溢效应已不再局限于美国国内,正席卷北美,撕裂加拿大社会原有的稳定结构。
加拿大原本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最后堡垒,但这一形象正在崩塌。民粹派领导人普瓦列夫尔一度拥有25个百分点的领先优势,却随着特朗普重掌白宫而迅速崩盘。选民的支持不是被对手拉走,而是被特朗普的政治幽灵逼退。普瓦列夫尔模仿特朗普的激进言论,试图借助民粹手段夺取政权,却忽视了加拿大社会对“特朗普主义”的高度警惕。
加拿大选民的焦虑不仅来自美国政治的剧烈波动,也源于自身身份认同的危机。长期以来,加拿大坚持包容、理性、自由的政治传统,这与特朗普代表的排外、反智、极端形象格格不入。当这种“美式民粹”在本土出现镜像时,加拿大人选择警觉而不是盲从。
特朗普的政治影响不仅限于舆论场,更通过贸易威胁、外交施压、边境政策等方式直接干扰加美关系。他任内曾强行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公然侮辱加拿大领导人,使加拿大民众对美国产生深度不信任感。如今,这种敌意已经扩散到普通选民心中。近半数加拿大人已经将美国视为敌对国家,在自由党与温和派支持者中,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普瓦列夫尔的问题并不只是模仿了错误的模板。他代表着一种对选民情绪的误判,一种将美国极化政治移植到加拿大土地的误解。他低估了加拿大社会对于自由、秩序与理性的珍视,也高估了民粹主义在本土的适应力。他走得越像特朗普,支持率就下滑得越快。不是因为他不够强硬,而是因为他太像美国那位被多数加拿大人厌恶的总统。
此次大选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左右之争,而是价值体系的选择。自由党虽然面对经济疲软、住房危机等严峻挑战,但其维系多元与自由的政策底线仍获得部分选民认同。保守党若继续向极端靠拢,未来将面临政治孤立和选票流失。在民调中丧失优势的,不只是一个候选人,更是一次政治路径的失败。
加拿大正在用实际行动划清与“特朗普模式”的界限。那些对保守党失望的选民,并未全然投奔自由派,而是选择对民粹退潮保持理性防守。他们并不反对变革,但拒绝被仇恨、歧视和极端所裹挟。他们担心特朗普所代表的不是自由民主的异议,而是其腐蚀。
当选民走进投票站,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未来。加拿大是否继续坚守中道共识,维护多元平衡,还是沦为美国政治极化的延伸体,这一决定将影响整个北美政治生态。加拿大人正以他们特有的冷静与坚定,对特朗普主义说“不”。
这场选战早已不止关乎政党轮替,而是文明守卫战。特朗普的政治回归将继续对世界构成压力,而加拿大,有机会率先亮出一记反击。这不是情绪反扑,而是民主本能的自我保护。
如果说特朗普是全球民粹主义的策源地,那么这场加拿大大选正是一次对抗民粹扩张的前哨战。面对极端政治的侵蚀,加拿大不仅要守住选票,更要守住理性与制度的底线。这一轮投票将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方向,也将宣告:在民粹的阴霾下,自由社会是否还有清醒、还有抵抗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