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州博物馆的观众,一定听过“消失的名菜”这个IP。2020年初,广州博物馆将馆藏的多本民国老菜谱、老菜单进行高清拍摄,并联动中国大酒店,开启了一场复原民国粤菜风味的长跑之旅。
2020年,广州博物馆的文博专家和中国大酒店的厨师团队带着老菜谱,共同走访了多名粤菜界的老行尊,以求准确解读文物所记载的粤菜做法,并尝试复原消失的名菜。民国初年广州文园酒家的一道失传的招牌菜——“江南百花鸡”,就是在这年完成了从“文物到后厨,最终回归餐桌”的完美蜕变。
“似鸡非鸡”的江南百花鸡
2021年,除了复原一桌民国宴席,“消失的名菜”也迎来了它的子项目“消失的月饼”。烧鸡肉月、凤凰肉月、西施醉月等不同口味的月饼跨越时空而来,在当年的月饼界引起了一股“民国风潮”。
2022年,20款“消失的点心”的问世,不仅复原了民国时期的精致生活,同时也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看到当时中西方文化交融下广州餐饮业的繁盛景象。
咖啡奶糕、雪梨鲜奶露、千层鲈鱼块等20道民国点心惊喜复原
2023年,“消失的名菜”项目尝试将味道之外的历史文化留下。同名图书《消失的名菜》在当年出版,本书系统梳理了馆藏与“食”字相关的文物,拼凑出一幅粤菜两千余年发展历史的完整拼图。
《消失的名菜》
民国老菜谱中,大部分的做法均用粤语书写,为此,广州博物馆策划用地道的粤语为粤菜发声。
2024年,以《消失的名菜》一书为蓝本的原创粤语科普短视频“被雪藏的广州味”开始在博物馆的各大自媒体平台更新,视频通过饮食文化的这个切入点,拆解近代广州的社会生活;同年夏天,馆方还组织近800名小学生,共同用粤语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一道粤菜。
“被雪藏的广州味”系列视频
← 滑动可查看更多照片 →
2025年,我们决定回归初心,将重心放在复刻与研发上,力求高度还原民国之味。目前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已经从民国菜谱中精选出20道菜式,希望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复刻的菜品,让这些曾经来自民间、具有满满烟火气息的菜式,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实现再次回归餐桌的美好愿景。如果您作为特邀食客,最想试吃的是下面的哪道菜呢?
(备注:以下菜式照片均为AI根据菜品名字自动生成,非最终复原菜品图)
是接受时间的馈赠,讲究“不时不吃”的西瓜鸡、荔荷鸭、羊城虾?
西瓜鸡、荔荷鸭、羊城虾
← 滑动可查看更多照片 →
还是讲究讨个好意头,吃顿饭也要吃出点仪式感的玉簪插罗裙、万寿银河鸡、福禄桂蹄露?
玉簪插罗裙、万寿银河鸡、福禄桂蹄露
← 滑动可查看更多照片 →
亦或是讲究创新吃法、一尝前人智慧的叉烧桂鱼卷、鸡马褂、西施醉蟹?
叉烧桂鱼卷、鸡马褂、西施醉蟹
← 滑动可查看更多照片 →
历经时间淬炼,形成独特风味的绍酒逼牛腩、鸡汤蒸鸭、神仙肉?
绍酒逼牛腩、鸡汤蒸鸭、神仙肉
← 滑动可查看更多照片 →
消失的名菜第五季“我最期待的民国菜”投票活动今日开启!4月29日至5月8日15:00期间,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界面,选出10道您最期待的民国粤菜,我们将在投票结束后,首先启动高人气菜品的复原挑战。
中国大酒店为参与投票的观众提供丰富奖品,您只要在活动时间内参与投票,均有机会获得一张由中国大酒店送出的价值50元的美食品鉴现金券,可以在中国大酒店四季中国餐厅品尝已经成功复原的“消失的名菜”“消失的点心“。奖品共50份,快召唤您的小伙伴一起投票,让人气菜品早日“出道”吧!
公众号 | 广州博物馆
视频号 | 广州博物馆
小红书 | 广州博物馆
微博 | 广州博物馆
撰稿 | 张莉岚
美编 | 叶靖楠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林 晖
审核 | 朱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