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绰然堂会食赋并序》里,曾经描绘过一群人狼吞虎咽、场面丑态毕现的吃相:
“或有求而弗得,颜暴变而声怆!或眼明而手疾,叠大卷兮如梁。赤手搏肉,饼破流汤;唇膏欲滴,喙晕生光。”
有人抢不到,气得脸色扭曲、声音哀怨;有人眼疾手快,把食物堆得像房梁一样高;有人赤手直接抓肉,饼子破碎,汤水横流;嘴角还挂着油光水滑的笑,贪婪得不知羞耻。
“吃相难看”这个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一个人狼吞虎咽、嘴巴里满是饭粒、油光满面。
但如果只理解到这层,实在是太表面了。
真正让人反感的,是那种为了满足欲望,不择手段、毫无体面、不顾他人死活的“吃相”。
程耳导演曾经说得好:“欲望无休止,但我们要注意吃相。”
人都有欲望,这是天性。
但如果连起码的分寸、基本的羞耻都不要了,那就不是活着了,是在发臭。
而一旦有人不顾脸面,只顾张口撕咬,那就不叫正常逐利了,那叫作孽。
4月28日,据搜狐新闻报道:
一位家长爆料,控诉某某学堂,居然连“查询成绩”都要开始收费了。
具体价格是这样的:单月38元,包月25元,全年套餐300元。
也就是说,家长想看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意思,先交钱。
一位愤怒的家长控诉:“我看我自己娃的成绩,要收38块钱?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孩子成绩本来是最基础的信息,结果平台居然打起了算盘:想知道?行,交钱!
一眼38块,月包25,一年300!
平台老板这一波操作,真的是把"赤手搏肉,唇膏欲滴,喙晕生光"的丑态再现。
油腻、贪婪、无耻、丑陋。
他们不再抢肉,而是明目张胆地抢普通人的钱包,吃相之难看,令人作呕。
其实吧,胖胖读了这么多年书,其实也没见过这等下作操作:
孩子的成绩,为什么需要收费才能查看?
这是胖胖从未经历过的,按理说,成绩,是基本的知情权。
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不好,学科哪里出问题了,需要补救还是鼓励……这些,都是家长对自己孩子负责任的一部分。
这不是娱乐消费,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增值服务。
而这个平台,居然直接把最基本的知情权,变成了一种“商品”。
这就很恶心了!不是买服务,不是买资源,而是买回本属于你的、应当免费拥有的信息权!
明目张胆,赤裸裸,甚至没有一点羞耻地包装一下理由。
这某某学堂,还要不要点脸?
而在胖胖看来,这种“查成绩收费”的模式,是对教育公平最直接、最恶毒的一种侵蚀。
为什么?
因为它默认了这样一个逻辑:“有钱的家长,才能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状况,安排资源;没钱的家长,就慢慢干等着。”
孩子在学校的每一步成长,本来应该是公开透明的。
平台这一收钱,直接人为制造了一个新的“信息不对称”,穷人家孩子更难被及时关注,问题积累、矛盾扩大。
这叫什么?
这不叫“教育公平”,这是在背后搞着最歹毒的事。
难不成他们想着一边举着“关注孩子成长”的旗子,一边背地里榨干每一个家长的血汗钱?
当然,它也反映了当下很多互联网平台的集体异化。
啥叫异化?简单说,就是平台已经不是为了“服务人”了,而是把“人”当成了割韭菜的原材料。
平台本来是啥?
应该是降低信息壁垒、提高效率、帮助用户做更好决策的工具。
而今天的平台,心思早就变了:
不是想着“如何帮你”,而是想着“怎么从你兜里多抠出一块钱”。
连最基本的孩子成绩查询,都能动手脚做成付费项目,这还叫平台吗?这叫吸血鬼工具。
教育焦虑,被他们当成了流量变现的工具;孩子成绩,成了明码标价的筹码。
平台不再是平台,平台变成了赌场,而家长们是被拴在牌桌上的“待宰羔羊”。
而能这么堂而皇之地吸血,到底是谁在悄悄地给这种行径开绿灯?
对吧?咱们仔细想想,现在有多少APP,一打开就是各种收费陷阱?
本来免费的功能,一刀刀拆分成了N个“会员特权”; 本来应有的权利,被包装成了“增值服务”; 本来应该信息公开的地方,处处是“查看需付费”。
归根结底,就是商业逻辑反客为主了。
在商业伦理正常的时候,大家是赚钱没错,但要讲点良心,顾点基本的底线。
而现在呢?只要能赚钱,连孩子成绩这种事,都可以拿来开刀。
商业逻辑压倒了人性逻辑。
赚钱第一,其他死活随意。
这种氛围下,某某学堂能做出查成绩收费,根本不意外。
在胖胖看来,更可怕的一点是,这如果没人反对,未来会有更多平台效仿。
今天是成绩收费,明天是不是要考试报名也收手续费?后天是不是每次阅卷也要单独付钱?未来,是不是连上课听讲都要看你有没有“超级学习会员”?
到时候,真正学不起书的,不只是穷人了,而是大部分普通人。
而如果社会允许这种逻辑一步步扩散,允许给这种行为开绿灯,那教育公平就会从此彻底变成一句笑话。
为什么?
正因为这种事“小”,才更危险。
因为改变大局的,不是一次恶劣的大爆发,而是无数次小而不被警觉的蚕食。
今天一笔38块钱,明天一个付费提醒,后天一个学习分析报告收费……
一点点侵蚀家长的底线,蚕食孩子受教育的平权权利。
等到哪天你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在一座巨大的围墙里,被彻底圈养了。
教育,是孩子一生起步的地方。
教育信息的公开透明,是社会起码应该守住的底线。
只要动了这根弦,不管多少钱,不管借口多冠冕堂皇,都必须毫不留情地抵制!
孩子的未来,不该被无耻的欲望割裂成碎片。
想赚钱可以,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伸出的手应该是温暖的,不是带着算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