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汽车行业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保时捷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令人大跌眼镜。其营收仅为88.6亿欧元,而市场此前预估为89.8亿欧元;营业利润更是只有7.6亿欧元,远低于市场预估的8.382亿欧元 。这一业绩表现,无疑给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的保时捷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市场表现来看,保时捷在全球多个重要市场遭遇挑战。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成为保时捷的“重灾区”。2025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的交付量同比暴跌42%,仅为9471辆 。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让奢侈品消费市场增长停滞,保时捷的核心消费群体购买力下降。同时,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如比亚迪等迅速崛起,以高性价比、先进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不断蚕食保时捷的市场份额。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保时捷虽然推出了Taycan等电动车型,但更新速度慢,车机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科技汽车的需求。

在本土市场德国,保时捷也未能幸免,交付量同比下降34%,至7495辆 。欧洲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导致718和Macan出现供应缺口,工厂为适应法规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效率下降,订单交付周期延长,极大影响了客户满意度和经销商的销售业绩。

反观北美市场,成为保时捷为数不多的亮点,交付量同比增长37%,达20698辆 。不过,这一增长部分原因是2024年同期部分车型因进口原因延迟交付,基数较低所致。

除了市场层面的冲击,外部政策因素也让保时捷压力倍增。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扰乱了全球汽车行业格局。保时捷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回报率将降至6.5%,远低于此前至少10%的预期 。营收预期也从390 - 400亿欧元,下调至370 - 380亿欧元 。




面对如此困境,保时捷急需破局。在产品端,必须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与配置,优化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在市场策略上,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如在中国加强与本土供应商合作,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在欧洲积极应对法规变化,优化生产供应流程。渠道方面,加强经销商网络管理,提升经销商服务水平,改善客户体验。

曾经的豪车巨头保时捷,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未来能否重振雄风,打破当下的业绩困局,市场正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