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AI”已经深入在线学习、课程推荐、智能评测等多个教育环节。教育,正站在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拐点。那面对“AI”的时代洪流,如何架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桥梁?

4月28日,2025年四川大学中学校长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28个省120所重点中学的书记校长和代表,共商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


2025年四川大学中学校长论坛召开

这是四川大学历史上参与省份最多、覆盖地域最广的一届中学校长论坛。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近年来四川大学不断升级跨学科课程体系,推动创新实践和产教融合,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表示,四川大学将持续推进融合式教育,希望大家深入交流研讨,为中学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献计献策,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经验,携手打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川大范本,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四川大学副校长游劲松作《“为未来而来,与智慧同行”——“人工智能+”赋能一流本科的川大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驱动”已成为教育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他表示,四川大学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构建智慧化学习生态,打造虚实融合智慧场景和多元主体协同模式,形成了锻造新质人才的培养新范式。接下来还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探索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动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分享交流环节,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毛伟讲述了人工智能渗透基础教育背景下的树德应对方案,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方润根分享了以红色传承、志趣赋能为特色的学军中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全人培养”实践,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勇深度解码西南大学附中如何以高校资源筑基,构建起"中学里的大学"育人生态系统。

此外,成都石室中学校长毛道生、北京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周传章、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徐勇、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剑虹和合肥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蔡胜国等5位名书记、校长,还以对话的形式就中学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创新人才培养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据介绍,此次四川大学中学校长论坛是四川大学近年来持续深化高大衔接,携手全国重点中学推动大中合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