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晓洁
4月27日,“茅台红·寻美东方”第二季于广州正式启动。
这一次,茅台葡萄酒以“海岸线”为脉络,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海洋文明对话。
此前,茅台红·寻美东方(黄河线)叩响中国葡萄酒的文化根脉,沿黄河探寻了风土与文明的共生关系;而今,茅台红·寻美东方(海岸线)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书写着中国葡萄酒东方叙事的新篇章。
从黄河的厚重,到海洋的开放,茅台葡萄酒正以文化为帆、以品质为锚,探寻着中国葡萄酒文化的雅韵与格局。
█ 潮涌珠江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外葡萄酒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暨南大学博士,广州航海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常务副书记马国华表示,明朝时期,珠江水道就成为了欧洲香料、葡萄酒、中国茶叶、丝绸、瓷器穿梭贸易的黄金水道。
葡萄酒,也与丝绸、瓷器共同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媒介。
茅台红·寻美东方(海岸线)以广州为起点,恰是对这段历史的致敬与延续。
此次寻美,是从大沙头码头出发,沿江途经广州塔、猎德大桥、海心沙等广州地标建筑。
江风拂面,两岸高楼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就如同茅台葡萄酒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坚守茅台基因的同时,为东方风味注入现代活力。
通过这一旅程,茅台葡萄酒将“新世界东方典范”的品牌愿景与岭南的开放基因交织,于珠江水波中,勾勒出了中国葡萄酒特有的东方叙事。
与之相呼应的,是活动现场极具岭南文化特色与东方美学的表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潮醒狮》以现代化舞蹈演绎传统醒狮的灵动与力量,醒狮的腾跃与鼓点节奏呼应海上丝路的澎湃浪潮;《梦忆岭南》以柔美风韵传递着岭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前者一如茅台葡萄酒在传承中创新,后者传递着葡萄酒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动与融合。
而《只此青绿》的宋风雅韵,也将青绿山水的意境与葡萄酒的东方美学结合,服饰、舞姿,就像流动的丹青,描绘了茅台葡萄酒以风土为墨、匠心作笔的酿造智慧。
█ “找寻东方葡萄酒的多元化消费”
当下的中国葡萄酒,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之所以有如此困境,是因为很大程度上,葡萄酒缺乏持续、稳定的消费需求。
▎林辉
针对于此,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辉明确提出,要找寻东方葡萄酒的多元化消费。
令人惊喜的是,此次寻美之旅,茅台葡萄酒便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品鉴美学与音乐酒会的结合,探索从“佐餐饮品”到“生活方式符号”的升维路径。
活动现场,主持人以“视觉透亮、果香馥郁、口感丝滑”的三重维度,引导与会嘉宾品鉴茅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庄园R5的魅力,以直观的感官体验,解决消费者“不会品、不敢买”的认知。
同时,也具象化地表达出了茅台葡萄酒“质量是生命之魂”的质量观。
会后的“茅台红·潮音会”,则是以Live House的形式,让音乐与美酒碰撞,精准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社交偏好,将葡萄酒消费从所谓的“高大上”氛围延伸至休闲娱乐领域,让葡萄酒成为生活方式的载体,为行业打开增量空间。
而这正是林辉所提到的“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求”。
他表示,公司聚焦中高端多样化,将国人消费口味与酿造技术的融合,加大风味研究和做精产品研发,让茅台葡萄酒更加符合国人饮酒习惯和品位。
█ 一瓶酒的东方叙事
从黄河线到海岸线,茅台葡萄酒的“寻美”之旅始终以文化为根、以品质为本。
这种从内陆到海洋的跨越,可以看作是茅台葡萄酒对中华文明多元性的呼应:黄河孕育了农耕文化的厚重,海洋则承载了商贸文明的活力。
“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成了茅台葡萄酒文化自信的具象表达。
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茅台葡萄酒还具备深厚的品质自信。
茅台葡萄酒秉承茅台基因,选最优的产区,种最好的葡萄,以独特的混酿工艺,将多种葡萄的风味巧妙融合。而且,还在行业中首发了《茅台葡萄酒产品质量白皮书》,构建了中国葡萄酒质量标准体系。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茅台葡萄酒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广阔。
就像林辉在致辞中所说,以海岸线绘就新的启航图,沿着祖国广阔的海岸线,以“新世界葡萄酒东方典范”为旗帜,传递生活与文化的多元可能。
据透露,茅台红·寻美东方(海岸线)还将联动宁波、青岛与秦皇岛,通过多元场景进行地域性探索,通过文化共鸣与品质保障,逐步构建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的信任与认同。
当珠江的潮水裹挟着醒狮的鼓点涌向四海,茅台葡萄酒正在向世界诉说:中国葡萄酒不仅拥有千年的根脉,更具备对话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