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免签政策放宽以来,那些巴黎、米兰自封的时尚精英,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流浪者的翻版。
在南京路上,法国游客身着单调的黑灰运动装,裤腿还斑驳着不明油渍,不知情者或许会误以为这是巴黎世家新推出的“都市漂泊者”系列。而在上海豫园,德国游客手握欧元现金,四处寻觅兑换零钱之处,相比之下,韩国游客早已熟练扫码,轻松购得三笼热腾腾的蟹粉汤包。
数据显示,77%的外国游客已拥抱支付宝,而部分欧洲人却依然固执地偏爱现金,其使用率竟是日韩游客的两倍之多。
我们并非有意贬低,但数据不会说谎:韩国游客每日在吃喝玩乐上的开销高达4200元,日本游客紧随其后,约为3980元,而欧美游客则显得囊中羞涩,平均仅消费2870元。
在西安的青年旅社,法国背包客以简单的三明治充饥,而转身间,韩国旅游团已在杭州银泰大肆采购,五百元一盒的龙井茶礼盒,他们购买时毫不吝啬。更有趣的是,在苏州平江路,欧洲年轻人背着的登山包价值远超其全身装备,一问才知,他们竟在成都做义工,以刷盘子换取住宿,节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前往东南亚的旅行。
如今,他们还有何颜面谈及“西方优越感”?欧元区通胀持续攀升,已连续18个月突破5%,英国年轻人中,有三成难以找到稳定工作。
巴黎世家的设计师也开始借鉴中国的劳保棉鞋,米兰街头的混搭风格俨然成为新风尚,但这样的经济基础,又怎能对中国指手画脚?
十年前,在香榭丽舍大街穿运动服或许会被视为异类,而今,满街的欧洲游客却自觉融入了“丐帮”文化——伦敦的艺术生在游览完北京的798艺术区后,甚至开始质疑欧洲的艺术氛围,认为它远不及中国废弃工厂改造的先锋艺术空间。
最为讽刺的是安全指数方面,西安的夜市上,小姑娘敢于在凌晨两点独自漫步,边刷手机边吃烧烤。相比之下,洛杉矶的游客一旦丢失钱包,警察甚至不愿立案调查。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的谋杀率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夜间安全感远超纽约。在这样的治安环境下,某些欧美人仍自视甚高,殊不知,他们的家乡早已成为犯罪的温床——纽约、芝加哥的街头抢劫事件频发,德国游客如今宁愿选择前往加拿大,也不愿踏足美国。
时代变迁,风水轮流转。昔日,他们身着阿玛尼,以商务精英的身份来中国洽谈合作;如今,他们却穿着淘宝同款的运动服,成为穷游大军中的一员。而我们,也无需客气,青岛的海鲜摊主已自学了十国语言的“砍价手语”,专治那些既要面子又吝啬于钱包的“假洋鬼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