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南繁基地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追逐城市霓虹的璀璨,不贪恋空调房里的清凉,而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株玉米,弯腰扎根,只为让土地长出更多金色的希望。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的卢广远就是其中一位,三十年时间他从吃着玉米面上学的农家少年,成长为已有自己品种的育种专家。
1、以玉米面为伴,以玉米种为志
卢广远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那时候日子苦,玉米是家里的“顶梁柱”。“小时候啊,玉米面汤、玉米饼子就是一日三餐,初中开始到外头上学,带的干粮全是玉米面做的。冬天背上一周的,夏天每三天回去拿三天的,全是纯玉米面。”回忆起往昔,他满是感慨,正是这段吃玉米长大的经历,让他对玉米有了别样的感情。
怀揣着对土地的热爱,卢广远大学选择了农学专业,在河南农大开启了四年的求学路。毕业后,他一头扎进商丘市农科院,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自交系材料特征特性摸不透,走了不少弯路。”刚接触玉米育种,卢广远没少吃苦头,但“想让村里的人都吃饱饭,让各家各户都有多余的粮食出售,来提高收入”这样朴实的愿望让他坚持下来,一有空就往导师那儿跑,陈彦惠、汤继华、李玉玲等导师都是他常拜访的“贵人”。“多亏了老师们,给我提供好材料、好思路,还分享宝贵的自交系和群体。”卢广远笑着说。
如今,试验田里还有陈彦惠老师提供的群体材料,经过多年努力,卢广远已成为河南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玉米综合试验站站长,带着团队育成“成玉788”“商单1967”等品种,手握1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却依然保持着“泡在地里”的习惯。
2、改系得熬三五年,只为一粒放心种
育种是门苦学问,可能十年都审不出一个品种。第一步,原始材料征集便是个大难题。“国内育种,主要是利用国外的系和国内的系进行改系,改系是一个很麻烦复杂的过程。”卢广远皱着眉头说道。不同地域的系各有特性,黄淮、东北、西南,气候、土壤差异大,要选适合黄淮海种植的种质,还得分别选母本、父本系,光是改系就得花上三五年,长则四五年才能稳定一个系。
配出好组合更是大海捞针。“一个好组合,得配几千份甚至上万份材料,有时候折腾好几年,也不见得能成功。”卢广远无奈地笑笑。套袋授粉是关键环节,在河南,春播一般在六七月份,夏播则在七八月伏天,地里热得像蒸笼,中暑是常有的事。今年在海南,他和同事领着四五个工人,一头扎进了9亩材料地里。弯腰、套袋、授粉,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却又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都是重复这个动作,跟复制粘贴一样”。
尽管育种路满是荆棘,卢广远却甘之如饴。“每次到地里看到玉米材料,就像见着自己的孩子,亲切得很。我知道哪年做的、哪年改的、咋改的、咋配的。”他眼里闪着光,满是欣慰。自己改系、自己组配,能避免品种争议,也为培育大品种打下基础。
3、陋室三餐简,种心逐梦长
育种人的生活,是极致的“苦”与“乐”。在海南基地,卢广远和团队栖身的,是几间简陋到极致的简易板房。它们在椰风海韵中显得格格不入,像被岁月遗忘的旧时光。一日三餐,简单得如同白开水。咸菜馒头是餐桌上的“常客”,寡淡的滋味在舌尖上散开,却填饱了育种人的胃;清淡米汤冒着袅袅热气,轻抚去他们因烈日劳作而积攒的燥热与疲惫。
厨房里,一口铁锅,是生活的“见证者”,它见证着育种人简朴却满足的时光。“除了育种工作需要精致,其他的都可以简单点”他指着厨房里的一口铁锅,“生活过得很简单,但是很充实,吃的简单但也能吃饱。”
这份对生活的淡然、对育种的痴迷,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追光者,在玉米育种的道路上,不惧风雨,无畏艰难,用最简单的生活,书写着最不平凡的育种篇章,向着心中的梦想坚定前行。
4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要做就做到最好
海南的烈日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将试验田蒸腾成一片涌动的绿浪,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掠过田垄,却吹不散卢广远额角细密的汗珠。有人问:“这么苦,图什么?”“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要做就做到最好”他总是目光坚定,语气铿锵,答案从未有过丝毫动摇:“玉米育种对我而言,不仅是完成自己一种执着的信念,也可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种植效益,还想为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和千万亿斤粮食计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岁月流转,他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如今,他瞄准“矮秆密植”新方向,目标直指亩产1000公斤。试验田里,株高2.3米、抗倒伏的苗株已崭露头角。“未来,我们的种子要适合机收、耐旱抗病,让农民种得轻松,收得喜悦。”
面对那些怀揣梦想、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他总是语重心长,眼神里满是期许:“育种是场马拉松,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他心中,每一粒种子都是光——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是国家粮安的火种,更是他半生追逐的信仰。
卢广远就像一位执着的守望者,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用一粒粒种子,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前辈的引领下,无数年轻的后辈正接过育种的接力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以种为笔,以汗为墨,共同绘就一幅幅粮安天下、物阜民丰的壮丽华章,让农业的明天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