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雄安新区承载着“千年大计”的使命,在一片农田与淀泊中诞生;今天,这座“未来之城”已从蓝图变为实景,用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笔触,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近日上游新闻深入雄安,探寻这座城市的“新”与“变”。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实景,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智慧之城:
三座城的立体交响
春日,容东片区的街头,一辆形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巴士正以30公里时速平稳穿行。车顶的激光雷达与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扫描路况,厘米级定位精度让“车路协同”成为现实。
若将雄安比作人体,地下综合管廊便是流淌着生命力的血管。在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近110万平方米的“地下城”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高铁、地铁未来可以在地下平层实现无缝换乘,不久的将来旅客“出站即入城”的科幻场景将成为现实。
形似眼眸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这座城的智慧中枢。每天,超200亿条数据在此流转:从独居老人的用水量异常预警,到街头垃圾桶的满载提示,甚至一棵古树的土壤湿度,都被编织成精密的数字神经网络。
雄安的智慧,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更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这里构建了“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的立体格局,将未来感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创新之城:
从空天信息到量子科技
雄安的“新”,更在于其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试验场。
启动区的中国星网总部大楼内,60余家上下游企业正编织着一张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5G+北斗”定位导航技术,已经覆盖容东片区超过20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2024年,雄安完成国内首个5G低空通信专网建设,为无人机巡检、低空物流等新业态铺路。
雄安量子城域网试点项目,将量子加密技术应用于数字道路,确保数据传输绝对安全;AI大模型则渗透至农业、医疗等领域,农民可通过智能问答系统解决种植难题,医生借助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京雄协同。
人民之城:
15分钟生活圈与京雄同城化
容西片区菜市场入口,65岁的张大妈掏出“雄安一卡通”,扫码进入老年专属通道。隔壁的社区食堂里,刷老年卡就能吃饭。雄安的科技智慧从来不是飘在云端,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烟火气里。
在容西片区,5.5万回迁居民享受着步行15分钟可达的养老驿站、社区食堂和零工驿站。老年食堂里,60岁以上老人用餐可享折扣;零工驿站为居民匹配灵活就业岗位,甚至提供免费职业培训。
据了解,手持“雄安一卡通”,居民可在京津雄三地通乘公交、借阅图书;3500余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云窗口”实现跨域办理。医疗保障方面,雄安宣武医院由北京专家常驻,住院报销比例与北京一致,疏解人员子女转学更可“随来随办”。
雄安容西片区实景,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活力之城:
新场景升腾的烟火气
雄安的烟火气,藏在商业环廊的黑胶唱片声里、足球场的欢呼声中,也飘散在美食街的香气间。
雄安商服中心寻环XLOOP商业环廊,是年轻人心中的潮流地标。这里不仅有华北首展的光影艺术展,还有“77美食街”的30多个餐饮品牌。北京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在此体验非遗手作、品尝炸千子,感慨“这里比想象中更热闹、更时尚”。
容东康宁雄观书屋内,2.3万册藏书与朗读亭、插花课程并存,下班后,可以到容东康宁雄观书屋,品着咖啡享受悠闲阅读时光,在朗读亭内朗诵诗歌和文章。
周末时,还可以到足球场酣畅淋漓地踢一次足球,或参加羽毛球、篮球、武术等比赛……在雄安新区,这样的生活正在成为人们的日常。
从风生水起的商业新场景,到令人陶醉的文化新场景,再到热血沸腾的体育新场景……每一个新场景都是一个强劲的磁场,不断地汇聚着人气。这不仅给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更为这座新城的建设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记者手记:
如今的雄安,3.79万人才在此扎根,300余家央企分支机构落地,中化、华能等巨头即将迁驻。2025年,雄安进入“高质量疏解发展”新阶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白塔幼儿园等民生项目相继开业,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站在雄安站“青莲滴露”的穹顶下,我望向这座新城——无人驾驶巴士与智能井盖勾勒出科技轮廓,社区咖啡店的机器人手冲咖啡飘散着温度,白洋淀的芦苇荡依旧摇曳着千年诗意。雄安用八年时间证明:未来之城,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人与城市共生的理想图景。
上游新闻记者 黄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