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上海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向世界游客发出邀请。申城将同时迎来三位艺术界传奇人物的重量级特展——陈逸飞艺术回顾展、贝聿铭回顾展与大卫·霍克尼沉浸艺术展,在黄浦江畔掀起一场横跨时空的艺术对话。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大展览突破传统策展模式,通过“商旅展”的创新融合,将展厅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磁场,为观众打造“观展-沉浸-带走”的一站式艺术之旅。浦东美术馆:让灵感创意走出美术馆,融入城市日常
陈逸飞 1995年摄

陈逸飞——他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家代表和当代海派文化的继承发展者、是“大美术”和“视觉艺术”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红色文化创作的创新开拓者、是为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使者。本次展览“时代逸飞”是艺术家迄今以来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回顾展,旨在全方位地呈现他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


展览现场
陈逸飞-玉暖春堂1993

作为展览预热,浦东美术馆与上海地铁曾联合发起“逸飞·城市寻迹”艺术地图打卡活动。活动选取了与陈逸飞有关的10处景点(如浦东美术馆、东方之光、陈逸飞工作室旧址等),其中既有他参与设计的艺术作品,也有对他的艺术人生影响深远的建筑与空间。活动吸引上千人次参与,百余位观众完成全部10个点位打卡。

浦东美术馆馆长李旻坤指出,陈逸飞提出的“大美术,大视觉”理念强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发展与融合,而文创商品通过将陈逸飞画作中的经典元素(如《黄河颂》、《仕女与鸟笼》、《周庄》等画作)转化为冰箱贴、丝巾、香片等日常用品,让艺术走进人民的生活之中。本次展览的重磅展品之一的《黄河颂》是一幅长近3米,宽接近1.5米的巨幅油画作品,放置在展厅的核心展区。观众在欣赏完原作的震撼后,前往楼下的文创商店,即可购买到以《黄河颂》为主题的桌面屏风摆件。这款售价179元的商品巧妙利用原作的长画幅,将画面融入多扇板障,为画作元素丰富了层次上的美感。设计灵感源于同一画作的《黄河颂》笔记本套装,封面取材原作核心的红军战士形象,印刷精美,兼具艺术美感与实用性,广受观众好评。套装内还有一款同主题金属书签,整合售价为每套149元。另一款《江南香韵》主题的车载香囊和纸巾袋是与上海国药老字号雷允上的合作款。将陈逸飞先生笔下的《苏州》画作的静谧诗意凝炼于方寸之间,用淡淡的药香致敬大师笔下永不褪色的水乡记忆。这款车载香囊和纸巾袋的售价分别为58元和45元。


“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文创周边

值得一提的是,一尺花园携手浦东美术馆的“时代逸飞”特展,在4月26日至10月12日期间在上海全域门店上线两款套餐:“江南忆”和“海上旧梦”,前者带人沉浸于水墨深处的茶香,后者则是让人品咖啡感受鎏金岁月。在展览举办之际,用另一种方式走近陈逸飞,在茶烟氤氲时,读懂画布上的雨痕,在品味咖啡中,接住画中人向你投来的温柔侧眸。


一尺花园推出时代逸飞特展联动套餐

“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

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10月12日

开放时间:每日10:00-21:00(最后入场时间20:00)

地点:浦东美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


“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展览海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传奇大师回顾展打响上海西九文化周头炮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M+联合主办。这是传奇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首个全面回顾展。


贝聿铭肖像,1976年。摄影:Irving Penn。Vogue © Condé Nast

贝聿铭与上海这座城市渊源颇深。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和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这段经历成为年青的贝聿铭接触现代建筑的契机。彼时贝聿铭时常往返苏州上海,穿梭于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的江南庭园建筑与国际大都会现代景观之间。这些早年的多元文化空间体验为他带来启发,令他致力于在跨文化和现代环境中探索和演绎地方性和历史原型。此次“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在上海的展览将重访贝聿铭建筑生涯的起点,他曾在这方土地上学习与成长。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将呈现逾400件展品,包含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内地公开亮相。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这些主题不但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贝氏家族于上海福开森路(现武康路)贝祖诒住宅(属中国银行所有)的花园中合照,后排:贝聿铭(左三)、贝祖诒(左六),坐者:贝聿铭祖父贝理泰(左五),1935年。©版权所有,由贝洽提供

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M+签署合作意向书后的首个共同项目,本次展览亦是“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重点节目。作为“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一部分,M+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于6月19日共同主办一场免费公共讲座,邀请贝聿铭之子、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创始人、建筑师贝礼中和艺术家徐冰展开对话,深入探讨贝聿铭对其同时代艺术的兴趣、他所接触到的艺术实践,以及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与艺术家展开的合作。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文创周边便签本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文创周边托特包

除此之外,记者还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的“对对对商店”看到了不少原创设计的展览周边。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文创主要的设计理念结合了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三角元素和几何元素,还有一些贝聿铭标志性设计建筑的影像,包含了明信片、冰箱贴、便签本、笔记本、托特包等,售价在8元至68元之间。其中,18元的镜面冰箱贴和28元的便签本最受欢迎。

另外,在5楼的快闪店还有来自苏州博物馆和M+博物馆的周边,其中最昂贵的一件来自M+和贝聿铭的限量联名眼镜,售价3980元。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1:00-19:00(最后入场时间18: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海报西岸美术馆:大卫·霍克尼首个沉浸式艺术展登陆

20世纪和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首个沉浸式艺术展《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将在4月29日于上海西岸美术馆开幕。这场展览由霍克尼本人及团队历时三年亲自参与创作与监制,是迄今为止艺术家借由数字媒介所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艺术探索>


大卫·霍克尼在Lightroom展厅现场,摄影师Justin Sutcliffe © David Hockney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次简单的作品回顾,那就大错特错了,准确的说,这是一次充满生命力的再创造——艺术家的标志性画作将在沉浸式的空间中焕发新生,未曾公开的创作以数字媒体的面貌首次呈现。在这里,观众将走进霍克尼的视觉宇宙,感受他如何以数字化的笔触重新诠释自然、空间与感知。水波的荡漾、四季的更迭、加州阳光的跃动,都在光影的交织中变得更加鲜活。


《大卫 · 霍克尼:更大,更近 (当然不是更小更远)》,摄影师Justin Sutcliffe © David HockneyLightroom -《大卫 · 霍克尼:更大,更近 (当然不是更小更远)》摄影师Justin Sutcliffe © David Hockney

展览分为六大主题章节,配以尼科·穆利特别创作的音乐,以及霍克尼的亲自解说,为观众揭开他六十载创作生涯背后的故事与思考。观众将跟随霍克尼的讲解,深入了解他如何打破常规进行透视实验、如何将摄影作为一种“用相机绘画”的方式,用宝丽来拼贴捕捉时间流逝、用iPad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为何唯有油画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大峡谷的壮丽与震撼。此外,展览还将通过沉浸式视听体验,带领观众与霍克尼一同踏上《瓦格纳大道》,穿越圣加布里埃尔山脉;甚至进入用动画技术重现的歌剧院舞台设计,感受霍克尼对歌剧艺术的独特诠释。


展览衍生品

本次展览还引进了大卫·霍克尼原版系列周边,如冰箱贴、托特包、T恤等,由西岸美术馆大卫·霍克尼衍生品商店独家售卖。

而为了将大卫·霍克尼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灵感延伸至城市日常,主办方OUTPUT特别联合沪上多家热门生活方式空间展开创意合作。例如,Bar Lotus为此次展览特别打造了配以专属主题杯垫的艺术特调鸡尾酒、开吉茶馆打造沉浸式主题艺术茶空间、三顿半咖啡在店内特别呈现了大卫·霍克尼主题报刊架、王尔德花艺则采用艺术家标志性的色彩创作出展览主题花艺装置。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商旅展”联动,为观众打造了融合艺术、生活与美学体验的沉浸式观展氛围。

“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

展期:2025年4月29日至11月30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1:00-18:00(最后入场时间17:00)

地点:西岸美术馆|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


“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展览海报

从海派艺术先驱陈逸飞的“大美术,大视觉”艺术理念,到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几何光影密码,再到英国艺术国宝霍克尼的数字泳池幻境,三大展览不仅构成跨越世纪的视觉交响,更通过艺术经典衍生文创、城市地标寻迹、生活方式创意体验、文艺学术论坛等多元形式,让经典艺术突破空间限制。当观众在贝聿铭展区的绘图手稿前驻足时,肩上的托特包可能正印着大师设计的著名建筑图案;从霍克尼的色彩世界抽离,转身即可在酒吧享用主题艺术特调鸡尾酒。这种“观展即购物,购物即收藏,艺术可体验”的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艺术消费的边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