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处名为圣佛潭的所在,距它五六十里地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里有一户姓耿的人家,家中老两口膝下仅有一个儿子,取名为耿宝。老两口对这个独子宠爱有加,真可谓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十足的娇生惯养 。
在这样的宠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耿宝,渐渐在村里养成了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性子。久而久之,街坊邻里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还不到二十岁,这逆子的所作所为竟活活把他的亲爹给气死了 。自那以后,他的母亲对他更是惧怕到了极点,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只要一见他回家,便赶忙前前后后地忙碌,又是端茶又是递饭,不敢有丝毫迟缓,就怕稍有不慎,惹得他大发驴脾气 。
耿宝的臭名远扬,四乡八镇的人都有所耳闻。一直到三十多岁,他依旧连个媳妇都没能说上 。
这年春季,村里人像往年一样,又准备前往圣佛潭拜佛。耿宝听闻后,宣称自己也要跟大伙一同前去 。庄上的人都知道他平日里混混噩噩,却没人敢阻拦他 。于是,他跟着庄上的人套上牛车,拉着供奉的物品,踏上了行程 。
圣佛潭一带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前来拜佛的、做买卖的、表演杂耍的、纯粹看热闹的,各类人等齐聚一堂,穿梭往来 。从清晨到夜幕降临,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连绵不断 。大伙一拨接着一拨地上供拜佛,随后会将供品投进湖里 。这一天,轮到耿家镇的乡亲们上供了,他们把供品集中在一起,正准备往湖里投放。就在这时,耿宝突然冲出来拦住了众人,大声问道:“你们拜了半天佛,那活佛到底在哪儿呢?”
大伙赶忙解释说:“活佛居住在湖底,哪能随随便便就露面呀。”
耿宝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你们这样拜佛根本就不是真心诚意。今天我非得真正拜一回活佛,亲眼瞧一瞧活佛究竟长什么样。你们的供品先别扔下去,都交给我,我要亲自给活佛送去 。”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顿时都愣住了 。就在大伙惊愕失神的当口,耿宝毫不客气地将所有供品都揽到手中,抄起衣衿兜住,然后两眼一闭,纵身一跃,“扑通”一声跳入了深不见底的圣佛潭 。
过了好半天,都不见耿宝从水中冒头,乡亲们无奈之下,只得收拾好东西,踏上归程,准备回去为他料理后事、报丧 。
然而,耿宝并没有被淹死。他跳入水中后,渐渐地感觉脚下仿佛踩到了坚实的地面 。他猛地睁开眼睛,哇!眼前豁然开朗,一马平川,竟与地面毫无二致。远处山峦起伏,绿水潺潺,飞鸟嬉戏,繁花似锦,景色美得甚至超过了地上 。
耿宝迷迷糊糊地往前走去,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土房 。他心想,这肯定就是活佛居住的地方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朝小房奔去 。一迈进小屋的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坐在纺车前,纺车发出嗡嗡的声响,她正在专心致志地纺线。耿宝急忙走上前去,喊了声“活佛”,便立马跪地倒头就拜 。老婆婆赶忙伸手拦住他,说道:“孩子,快起来,你拜错啦,我可不是你要找的活佛,别给我磕头 。” 说完,递给他一个小小的木凳。耿宝刚刚坐下,却发现自己带来的供品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弄丢了 。他又连忙询问活佛在哪里,老婆婆微笑着让他别着急,转而跟他拉起了家常 。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外面传来“哇—哇—”此起彼伏的大雁叫声,一群黑压压的大雁铺天盖地地飞了过来,把耿宝吓了一跳 。老婆婆缓缓说道:“它们说你们那边今年麦秋的时候要下雹子,必须得早早把麦子收割回去。你回去告诉乡亲们,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 耿宝一听,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
过了一会儿,耿宝又急切地说:“老婆婆,天色不早了,您快带我去见活佛吧 。” 老婆婆起身走到门外,对耿宝说道:“你要见的活佛离这儿不远,再走几步就能到了。不过,你不知道活佛长什么样,我得先给你讲讲 。活佛满头白发,头顶上顶着一块锅盖,手里拎着裤腰,脚上趿拉着鞋 。一会儿你先闭上眼睛,往前迈七步再睁开,就能看见一个门楼,你上去敲门,进去就到啦 。对了,这儿还有一封信,你顺便帮我带过去吧 。好了,去吧 。”
说完,老婆婆便转身回到屋内。耿宝依照老婆婆的吩咐,紧紧闭上双眼,向前迈出了七步 。刚一停脚,就感觉铜钱般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头顶砸下来 。他赶忙睁开眼睛,这一惊非同小可,原来自己竟然来到了自家门口 。他担心自己是在做梦,使劲掐了一下大腿,疼痛分明,这才确定不是梦 。
此时的他,迫不及待地去敲自家的门 。刚好,他的老娘正在屋内的油灯下缝补衣裤,听到敲门声,就知道一定是儿子回来了,吓得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 。慌乱之中,她连裤腰带都没来得及找,一只手拎着裤子,鞋子也来不及穿上,趿拉着就慌慌张张地往外跑 。刚要出门,看到外面雨下得正密,顺手操起锅盖顶在头上,匆匆忙忙地赶来给儿子开门 。
耿宝在门外正焦急地敲门,只听门闩“咔嗒”一响,门被推开了。他定睛一看,老娘正站在雨中:满头白发在风中凌乱,头顶着锅盖,脚趿拉着鞋,一只手还拎着裤子。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在圣佛潭那位老婆婆所说的话,顿时恍然大悟 。他赶忙把娘扶进屋里,随即跪地倒头就拜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可把他娘吓坏了,老娘连忙伸手去拉他,焦急地问道:“孩子,你这是怎么啦 ?”
耿宝再次跪在母亲面前,诚挚地说:“娘,您就是活佛,我给您老叩头啦 。” 接着,他便把自己在圣佛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一五一十地讲给母亲听 。最后,他把那封信拿出来递给娘 。老娘接过信打开一看,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又把信递回给儿子让他念 。耿宝接过来,只见上面写着两行醒目的大字:家中孝父母,不必烧远香 。
耿宝一头扑进老娘的怀里,一边哭泣一边说道:“娘呀,我再也不去拜什么活佛了,您就是活佛呀 。我过去太对不起您了,您就看我今后怎么好好孝顺您吧 !”
从那以后,耿宝仿佛脱胎换骨,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 。在外面,他尊老爱幼,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在家中,他对母亲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百般孝顺 。再加上他给乡亲们带回了关于麦秋下雹子的消息,使得麦子免遭损失,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称赞 。没过多久,他就迎娶了一位贤淑的好媳妇,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衣食无忧 。而且,乡亲们听了他的经历后,也不再盲目地去圣佛潭拜什么活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