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环球网》援引印度军方消息,称双方已经连续四天在克什米尔地区交火,尽管目前并未有人员伤亡的确切消息,但这种局势仍然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压力,也迫使印巴军队一再抽调主力装备部署前线,让局面更加难看。
陆上边境频频互射,随时有演变成大规模交火的可能
因为双方自1972年沿实控线停火以来,数十年一直都在加固工事,再加上都是有核国家,所以印巴其实都缺乏大规模地面进攻的信心。而在坚固工事的保护下,边境哨所也习惯了盲射以展示态度。因此,这几十年来,双方哨所夜间射击已成常态,基本上就没有哪个月是不开火的。有时候双方关系出现摩擦,来一场浩浩荡荡的火炮对射,都很正常。问题在于,在如今的局势下,原本属于正常地开火,被加上了很多其他属性,从而脱离了原本的范畴。
26日,外界发现巴基斯坦陆军,开始向克什米尔方向调集装甲部队,其中不乏VT-4这种,从中国重金采购的主力装备。28日白天,同样从中国引进的SH-15卡车炮队,也紧急向克什米尔进发。印度虽然没有传出类似消息,但想必情况也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随时可能因为一场过火的“对射”造成误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火。不同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巴基斯坦和印度可都是有核国家,并且都发展了弹道导弹作为载具,一旦局势无法收拾,后面的麻烦可就大了。
目前海上局势已经得到缓解,但空中对峙的危机仍然没有解决
相比较而言,海上局势倒是没有恶化,特别是随着印度海军将航母撤走后,巴基斯坦海防压力大减,甚至能抽调部分“枭龙”战斗机北上支援。印度海军虽然后面又发射了舰载“布拉莫斯”导弹,以炫耀武力,但对于同样装备了类似武器,甚至还有更加灵活的“枭龙”,作为运输平台的情况下,印度在这个领域都算不上占据上风,自然不可能形成有效威慑。而巴基斯坦海军已经装备4艘054AP,并不畏惧对手非航母水上编队,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双方的海上局势会比较平静,远没有陆上夜夜交火这么暴躁。
而双方空中对峙虽然表现得很平静,除了印度空军还有疑似调集预警机的行为,基本看不到其他动作,但危机其实一点不比陆上小。一方面,相比于地面上的坚固工事,空中界限是虚无的,谁突破都很简单,限制性比较小。另一方面,海上、陆上一旦交火,想要停火是非常困难的,但空中交火只要脱离接触,双方很快就能恢复冷静,这也是印巴数十年交火的经验。不过,印度由于这几年在空中领域投入不大,特别是硬件发展速度远不如巴基斯坦,其实很难下定决心开启空战,而巴基斯坦这么多年也很少主动发起进攻。因此,现在印巴虽然局势很紧张,但并不是没有坚持到最终和平收场的可能。
作为六年来南亚最大的一次危机,这一轮印巴交手让外界看清了双方虚实。印度虽然在军备领域屡屡投入重金,但现役主力装备仍然以俄制为主,水平比起转向朝中国进口的巴基斯坦,差距是很明显的。不过,印度凭借体量仍然保持有规模优势,巴基斯坦也算不上稳操胜券。只能说,巴基斯坦面对的局面,要比六年前要好得多,未来对中国军事工业的信赖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