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形势越来越复杂,给水产养殖业和虾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疾病风险,有必要在对虾孵化场、运输和池塘之间进行协调。这包括:虾苗的质量管理、生物安全实践、输入/出口水源、废弃物管理等。
因此,除了池塘修整和水质管理外,养虾户还应采用放养前评估虾苗质量的做法,以防止投入风险。
一、优质虾苗的选择:
比较适合投苗的虾苗大小是PL10,因为此时对虾的鳃已经完全发育,虾苗能够适应包装、运输、驯化和投苗的过程。对于盐度低(低于5ppt)的区域,建议在PL12大小的虾苗。
通常,养虾户会以天为单位计算PL的日龄,即:养殖1天后加上1个阶段。例如,今天是PL10虾苗,那么明天将是 PL11。然而,PL的正确计算是基于虾和鳃上的刺数。
根据虾苗状态确定阶段:PL10有3个完整的刺和第4个刺的一个小芽;PL12有一个带有4个完整的刺(图1)。
左边PL10虾苗有3个生长的刺和第4个棘的小芽;右边则为PL12虾苗。
根据虾鳃的发育确定阶段:在PL阶段,虾鳃开始完全发育,根据鳃的分枝,可以确定PL阶段,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鳃的发育确定虾苗的阶段。
此外,虾的大小和重量也与舞台有关。在对虾孵化场,每个阶段的重量通常如下:
1、孵化第14天,相当于PL4-5,体重≤1000 PL/1克;
2、孵化第16天,对应于PL7-8,体重≤700PL/1克;
3、孵化第18天,相当于PL10,体重≤300PL/1克;
二、微生物检测:
评估虾苗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微生物检测的做法,以确保病原体不会被带入池塘。
1、病毒性疾病(如白斑病、挑拉综合征病毒、黄头病)和其他危险疾病(如:EMS、EHP)的PCR检测结果为阴性。
2、哈维弧菌(发光弧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3、虾体的总弧菌结果<1.0x103 CFU/克。
如果虾苗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不符合上述标准,则不应选择。
三、感官评估:
在将虾苗运送到池塘之前,需要对虾苗的质量进行感官评估。评估标准包括:
1、虾苗的游泳活动:要保证虾苗游得灵活,能逆流游泳。如果 >20%的虾苗浓缩在测试样品中的水测试中间,则不应选择该虾苗进行投放。
2、对肝胰腺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肝胰腺应较大,颜色较深,并有许多油/脂滴。肝胰腺小、苍白、油滴少的虾苗,通常是不健康的或可能在养殖过程中被感染的(图3)。
右图,健康的虾苗,肝胰腺呈深色,油滴多滴;左图,虾苗肝胰腺不健康的表现。
3、虾苗身体坏死和污染:水质得不到保证,会出现寄生虫,如:链壶菌属或鞭毛原生动物(Zoothamnium、Epistylis、Vorticella)。这些生物可以粘附在虾鳃、壳上,并腐蚀附属物。在这种情况下,这将是丝状真菌生长的机会,附着在虾的身体上并导致虾死亡。因此,有必要在首次发现这些寄生虫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它们。
4、肠道观察:健康虾肠道蠕动良好,肠道比应该为 4:1。
左图,虾苗的肠道肌肉比例较差;右图,优质虾苗,肠道肌肉比例好。
四、运输条件:
运输方法是帮助虾苗在投放前,具有良好的质量的重要因素。氧含量、温度和摄食量适合,是确定虾苗从养殖场运送到池塘时间的条件。以下是配送流程的一些标准:
1、运输时间<4小时:保持常温;
2、运输时间4–12小时:保持温度在24–28摄氏度;
3、运输时间>12小时:保持温度18–23摄氏度;
4、溶解氧含量:最低5mg/L;
5、运输阶段的饲料:使用卤虫,15–20 naups卤虫/虾苗。
如果虾苗的包装和运输条件得不到保证,虾苗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和应激(stress)。严重时,虾苗在虾苗袋中的损失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