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东门,一方水土。别说城里人乡下人,都以地名来相称,如说我是城关东门人,你是沥洋人,他是长街人。一千多年来,都是同样的农耕社会,同样的农耕文明,祖上都靠种田吃饭。只是近二百年来,西风刮进,城关人得风气之先,先有了商业文明。加之朝代更迭的历史原因,城关东门人的祖上多有南迁落魄文人,所以要说城关东门有什么特色,我以为读书人比较多倒是一个特色,所以本文就撷谈百年东门读书人。
说城关东门读书人多,我先举两例:
宁海中学1953年开始高中招两个班,56届高中毕业学生总数90人左右。是东门人的有华宣积、周芳义、金儒丹、孔华英、张真仙,干祯祥、黄正蝶、刘良顺、袁梅轩、范功国、谢成江、董融、季碧蓉、徐君牧等14人。比例占全县同年高中毕业生的16%。
我59届高中毕业的有龚以培、曹意君、王诹宪、王官宪、吴元辰、王广宪、黄才德、王文清、黄人钦、金慧梅、项美英、周嫦月、王万杰和我等14人。比例也占全县高中毕业生的16%。
还有从1989年编辑的城关镇志上明白记载着的"人口结构″一章中可知东门读书人比例最高。读书人是指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
所谓城关东门地区大致上从桃源河南端大南门到北端大北门划一直线,北起于大北门向东南方向经东门到大南门是一条弧形城墙,弧与直线包围的弓形地区就是宁海的东门,东门泛指一个地区。家住东门的叫东门人。
弓形弦的两端附近,北建有宁海中学,南二百年前就建有天主堂。弧的中部建有号称宁海第一庵的东门庵。三个文化殿堂鼎立,成为东门地区的地标。附近学校上下课的钟声,天主堂晨钟,东门庵暮鼓响起让东门平添了一股文化的韵味。其地面积可估计为0.5平方公里,总人口几千(82年人口6300,此时已无城墙,区域增大了很多)。共和国后建有五个行政小村。大跃进时就是一个东方高级社。由南往北可进入东门地区的通道依次为塘头进口的白石头路、狭墙弄、东大街、杨柳巷。向东行20余米,横贯一条笔直的大道叫南北蔡家巷,南端点是白石头,北端点是金家祠堂。笔直的蔡家巷与笔直的桃源河如弓形两条弦,两弦之间夹着两个村。以一段东大街为中央分界,南首为桃源村,北首是杨柳村。桃源村以东是白石村。杨柳村以东是东镇村。最东弧形头部地区叫花楼村,后来叫东方村。
要说这东门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掌古那是说不尽的。无论是东门袁王黄三姓族、花楼殿、齐物园、白石头、梦园、假山、八角楼、道义坊、一善巷、桃源桥下、杨柳巷历来是人文荟萃,有人才辈出。那一块地方小巷深深,多有水井,家有院落,户开阊门。居民多以农耕为主,崇尚耕读传家。历来读书人多,教书先生多,文人学士多。有说我宁海是读书种子之乡,这在东门可以得到充分印证。我別的不说,就举例说二十世纪以来的百年东门的一些老读书人。
东方村是袁王黄三大姓聚居地。宣统皇帝那时代的末代乡进士袁褒元做教师,是很有名的,宁海名流钱伟纫,华子英,陈熙光等都是他的学生。宁海坊间曾有“东门袁褒元,西门杨子权,北门章镜波,南门讨饭窠”的话流传下来,说的正是那个肘代宁海城里的文化。可见袁褒元是东门最有名的读书人。《今日宁海》报曾登一照,说这是现存的最早一张宁海读书人的照片,照片中袁褒元先生手中拿着一卷书。旁站着的两个孙子,后来也是东门有名读书人。一个叫袁存和,一个叫袁致和。袁致和又名袁时望,早年毕业于于正规师范做过两任城东小学校长。袁存和呢,你就有所不知了,其实曾经名气大得多。当年一年一度孔庙神圣而隆重的祭孔大典是由袁存和先生主持的,这职业叫司仪,袁存和先生为司仪第一人,真正的一位文人学士。他的书法也很了得,正楷写得是有名的好。袁存和先生1949年后隐居不发,从此后好像从人间蒸发了。到袁存和袁致和的下一代成人的时候,已是新中国时代了。袁存和独子本是清华大学学子,不幸生肺病早逝了。袁致和的下一代个个是读书种子长成人才。长子袁哲申1948年“宁波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新中国一建立,被国家派往东北齐齐哈尔工作,后成为中国最早核建设工业里的专家,现授有共和国功勋奖章。其女袁哲梅1957年山东大学毕业在西安做主任医师。其次子袁哲儒1958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在全世界最早建立的中国稀土研究院做科学研究工作,全世界最早开发出稀土资源。有人说,中国没有原创科学技术,不对,稀土开发科技原创属于中国。宁海东门人袁哲儒就是我国著名第一代稀土专家。他发明的萃取稀土技术成为开发稀土的核心技术。袁致和的幼子袁哲谟众所周知的原因未能上大学,但也爱读书爱写作,他从读书中学到本领,实践中掌握技术,也终成为模具制造专家。他们是北袁家巷人。南袁家巷的袁宗宪先生曾是宁海中学最负有盛名的化学教师,他还通晓英文和俄文,他还曾在家中开过酒精厂,其产品酒精畅销宁波,供不应求。袁家人中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如袁春望、袁见望、袁伟望.....,都很有名望。也有作家,如袁哲飞先生还曾是县文联主席。
过花楼殿,王族读书人就更多了,仅花车门王家一份人家,主人清朝光绪年间官拜五品同知衔。他三个儿子九个孙子全上大学或中学,其中次子王灿英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三子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长孙王乙坡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他们都是辛亥同盟会员,也就是我宁海最早的留学生。大家看过电影“青春破晓”吧,潘天寿大师从小生活在他姑妈家,姑丈就是王灿英,书香门第藏书藏画多,从小受文化薰陶,耳濡目染,长大成为大画家。隔条路过来是黄族,黄族读书种子还要多来。有个叫黄寄凡先生的,被称为浙东才子,因为他的书法名扬浙东,青年时在鄞县教书时,就才华横溢。中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唐弢写有回忆文章《我的老师黄寄凡》发表在1991年的《人民日报》上,中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回忆文章中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宁海黄寄凡先生。黄寄凡先生儿子黄孔扬曾是宁海中学有名的政治哲学老师。孙子黄才向中国人大毕业做了局长。还有一个叫黄正铭的政冶学者名气大来,他是民国时代中国第一个政治学博士,民国蒋总统为他题过词《清勤树绩》,后来制成匾,现在挂在黄氏祠堂里,是为表彰他的学术成就。黄氏族人做老师也数不胜数,黄孔扬、黄中宁、黄中干、黄正宝都是有名的教师。
过来的道义坊边上住的金显芳,又名金五臣曾是宁海教育界的翘楚名宿,做过县教育局长。他儿子金其学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南侧道义坊路上元利店老板儿子好多个,个个都上大学中学读书。其中我同班同学王广宪数理化学得特別好,浙江工业大学化工系毕业分配到云南工作,读书人做官做到当昆明市委书记,是十四届十五届两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退休前是海南省政协主席。还有一个叫王万青的电子专家留学美国,他在宁海中学设立有童瑞璋奖学基金。董远骞浙江大学1949年毕业,后来是浙江省资望最高的教育学学者。地质专家金儒丹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毕业后在探测我国铀矿资源方面、有过贡献。药物专家金秀莲1958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她的研究成果获得过浙江省科技一等奖,他们是一弟一姐,住北蔡家巷。改革开放初期的光仪专家王万全一时名扬全国。也住在道义坊附近。还有个叫金其滢的,53年宁中毕业进清华大学学电子专业,曾是有名的电子学专家,现定居在美国。他们都属东镇村人。
有篇文章写道,东门水土,地灵人杰,说人杰,不能不说华宣积。华宣积住杨柳巷,属杨柳村人。华宣积1956届宁海中学高中部毕业上复旦大学数学系,做了中国伟大数学家苏步青院士的门生,毕业后从事应用数学微分几何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他的团队在江南造船厂研究船体落样的成果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华宣积教授成了全国闻名的应用数学家。我知道他老爸华赞模也是宁海有名文化人,曾与郭沫若在第三厅共过事。住春浪桥附近有个叫胡慕青的老报人,学识渊博,做《宁海民报》报社社长,也是标准的读书人。
现在挨到白石村了。白石村的读书人以白石头附近一方最多。读书人中以龚薛两姓家族为主体。百年来,有名望的读书人可罗列出十几位。电影“青春破晓”中出镜率最高的是龚志清校长,那读书人的儒雅睿智被表演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深极了。这是真人真事,龚志清校长就住在龚家大院。龚校长的上代和下代人全是读书人,那有名的龚家大院可以说就是宁海几代人的最大的书香门第。这有待史家考证和研究。文人写的“梦园”、“假山”已脍炙人口,而背后的人文故事却乏善可陈,这不能不说是我乡文化历史的憾事。龚家读书人后来从军、从警、从政做了大官有好多,本文不说。仅说几个我所熟悉的人物。我第一个要说当是一个女子,她叫龚式昭,宁海叫了她桂花恩娘好几十年了。这位早年从现代助产士学校毕业出来的读书人,服务家乡五十年。从她手中接出的生命宝宝不计其数。我是她接生的,我的女儿也是她接生,肯定有看我文章的老人也说我也是桂花恩娘接生来到人世间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女性读书人啊!她因为读书读出了本领,接生技术高明。凡农村有遇难产的必求救龚医师。1968年有一次,黄坛一产妇难产,已近60岁的桂花恩娘半夜赶到黄坛,黄坛村口等着好多人,他们仰头望月似的盼着龚医师,龚医师一到,二话不说就进了产房,仅过了十多分钟时间,产房中传来了婴儿啼哭的声音,众亲人立马跪拜,龚医师,救命菩萨龚医师。龚式昭是读书人中的天使!她正是我上面说到的龚志清先生的女儿。龚式昭医师自己却没有子女。她却培养她的姪儿龚以德读书一直读到天津大学毕业,毕业后做了安缴省的科技处处长。龚氏家族里的龚国遂是我县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人。54届宁中毕业的龚国尚也上清华大学,后来在清华大学做教授。
薛家就在白石头东首几米处的地方,大阊门对着前方的天主堂仁慈堂。作家薛家柱薛家栓兄弟俩就住在这里,他们著名,我不介绍了。他们有个长兄叫薛家椽的倒要介绍一下,他可是个大读书人来,他读中央大学学财政金融方面的专业,后来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做了海峡那边的财政部次长。
住在南蔡家巷有个读书人资望很高,曾是城东小学校长,他去过日本读书,著名画家刘海粟、丰子恺是他的朋友,他叫陈邦椿。
白石村读到大学毕业的人还有很多。如干祯祥,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毕业,化工专家。他父亲就是工程专家干霖先生,他弟弟干富伟也是宁海文化名人。王增宪,美术学院毕业,著名画家。王诹宪,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药物专家,做处长。
"世事皆如梦 桃源可纵情″。
说了东方村、东镇村、扬柳村、白石村的一些读书人,这东门就留下桃源村了。桃源村区域中,狭墙弄那一带,桃源桥下这一方,陈家三台、水竹坊,读书人如云,也是生生不息,延绵不绝,比作藏龙卧虎,也可抓出好多只数。清末秀才金其昇,字作砺,号凤楼,城里人惯称金家凤楼,年轻时在北京矿务局商务印书馆从职,还乡一度曾任缑东小学校长(时二十末年代),三十年代初程干青一干社会贤达兴办"金利莱宁象轮船公司″,此为宁海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开辟了薛岙至宁波至象山至上海航线,金凤楼为公司襄理(副经理)是实际掌门人。轮船两层,内设施、管理、服务人员一应俱全,己现代化。《宁海民报》、祠堂宗谱里多有“作砺”诗作刊登,金凤楼为我介绍桃源村第一读书人。第二个介绍金其康先生。其康先生青少时就读春晖中学,师从夏丐尊、朱自清、丰子凯等名师,抗战兴起,投笔从戎,建功荣任高砲营长。后国防大学毕业,任防空学校教务长,精于字画,文章一流,十足读书人。接着一个金其勇,宁海著名书家。
金行模,三十年毕业于昆虫专科学校。2000年国家昆虫学会授予昆虫学家称号。大学毕业一年,发现昆虫新品种,该昆虫曾被命名"行模蛛″而上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昆虫学辞典》。杭州抗战前在浙江省昆虫局任职期间,就有桑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发表。在黄岩农校任植保科主任期间发现褐腰赤眼蜂,并予以培养放飞,后成为稻飞虱天敌,是国内农业生物防治一个典型示例。在温州农科所担任植物保护科主任期间,首创番薯″浸苗内湿法″,根治番薯小象甲虫害。是浙江著名寄生蜂专家,是温州农民家喻户晓的植保专家。
金仁儒浙江大学经济系1949年毕业,初在浙江省农业厅工作,有多篇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金烈元南京航空学院1958年毕业,中国国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是国内军事科学专业人士公认的军工标准化权威专家。
金烈谊1963年浙江林学院毕业,退休前是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
陈邦余1959年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在华南植物研究所担任教授博士导师。
周芳义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中国著名锅炉专家。
哎!以上所写毕竟仅是我的记忆,疏漏难免,说的也仅是逝去的老了的东门读书人。有话说得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超旧人
如今东门人中读书人更多了,也更有才能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读书让你获得知识,读书让你学到本领,读书让你明白事理,读书也培养你的情操。
一句话就是读书就是你的成才之路。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图文:金烈侯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