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篇福州土拍和旧改的规划。
土拍内容
福州第二场土拍,推出2幅纯商住宅,一幅位于江南CBD,一幅位于金山住宅区。
宗地2025-08号:位于江南CBD,面积22.77亩,容积率2.0,划片: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原高湖小学)。
起拍楼面价9912元/㎡。
分析:对于这幅位于南二环的纯商地块,起拍价也跌到了1W不到,对于划片,并没有给出周边市场认可度更高福高小初,相对而言吸引力下降不少。
对于这幅地块的出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隔壁的宗地宗地2023-14号,新榕江和阅。
2023年新榕兜底拿下这幅纯商,容积率2.2,楼面价12059元/㎡,目前项目给出的定位,也以偏刚改的板楼为主。
此前预计项目也会凭“钞”能力,划片福高小初,只不过目前隔壁地块的划片出现后,看上去概率小了不少。
如今更低楼面价,更低的容积率,下一场就要供应,只有一种情况,新榕兜底继续拿下。
当然除了新榕,南侧的后坂,在2023年那一场土拍,也供应了一幅纯商,被榕发兜底拿下。
宗地2023-13号,容积率2.2,楼面价12042,备案高著公馆,目前还未对外,按照目前南二环的市场来看,这两个地块,也基本没有太多的利润了。
宗地2025-09号:位于金山绿轴,面积15.95亩,容积率1.6,划片: 金山绿轴一贯制学校(暂名)。该校目前尚未建成,适龄儿童暂时过渡在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三小学。
起拍楼面价13816元/㎡。
分析:对于金山住宅这幅纯商地块,一开始没有给出划片,相比于近期统一官宣的商住用地,略显意外,很多给出的解释是给予市场想象空间。
意味着如果有外来房企看上,可能会给出金闽小+金山中的划片。
不管实际如何,最终给出的划片和周边项目一样,只能说预期也下降了一些。
对于楼面价1.38W,周边的绿轴地块,从安商的龙湖天序,到最后的建发玺云,楼面价基本都在2W+。
当初每个楼盘给出的宣传都是金山最后一幅住宅。
当初这些新盘的售价都在3W+,其中建发玺云精装3.6W+成为顶峰。
今年初,大东海天樾给出特价2.6W,短时间就做到接近清盘。
虽然楼市下滑严重,奈何大东海天樾的表现也侧面印证了这个区域2.6W还有市场,甚至可以说产品更好一些,价格还能再高一点。
这时候回到楼面价1.38W,比这些地块便宜了8K左右,即便按照大东海天樾2.6W的热销价,这幅地块也有利润。
看上去诚意不错的纯商地块,最终会如何?
目前看大概率又是国企兜底,这不禁让人唏嘘。
福州的市场,已经不是让利问题了。
旧改规划
今年福州旧改继续推进,主要几个巨型旧改都已经推进,分别是鼓楼的河南新村,台江的宁化新村,晋安的环南新村。
前天发布了旧改地块规划,其中环南新村如下:
这幅200亩的巨型旧改被分成4幅商住用地+1幅教育用地,其中指标如下:
从指标的容积率推敲,地块E-33,F-11,大概率是确定纯商地块,E-29是100%安商地块。
最大的关注点是E-3地块,到底安商比例会多少?
从当时的这个方案设计来看,E-3是被分割成多个地块开发,其中仅北侧一排是安置房,剩余大面积也是商品房。
不过对于从当时的方案,征迁建筑面积28.83万方,仅给出80%安置,所以得出这个方案。
按目前的规划图:
E-29地块:14.1万方。
E-3地块:21.63万方。
两个地块合计35.7万方,比征迁面积多了近7万方。
参考一些当初的旧改情况:
从前几个巨型旧改来看,最终安置房都高于征收面积,只不过有些地块是基本贴平,一些地块高出20%以上。
目前环南旧改,假如E-3地块全安置,比例是124%,数据也在参考范围内。
如果按照100%的比例规划,E-3地块更符合对半开的规划,一半安置,一半商品房。
当时方案有个成本计算,基本出让金和拆迁成本是持平的,如果加上规费等,实际都是亏损。
换言之,这么劳师动众的背后,仅仅是做了亏本买卖。
相比于环南旧改,宁化新村的规划相对简单,仅一幅C-27的商住地块,容积率3.74,面积75.9亩。
最大的关注依然是有多少商品房?
对于宁化旧改,仅看到宁化新村及周边地块拟征收面积约93亩左右,涉征约1784户。
没有看到拆迁的建筑面积多少方。
做个数据参考:
环南新村:约2871户,建筑面积约27.97万方,户均97平
河南小柳:约3348户,建筑面积约29.2万方,户均87平
南湖旧改:约3281户,建筑面积约约23万方,户均70平
上海西新村:约3818户,建筑面积约31.29万方,户均82平
做个参考,宁化建筑面积15万方左右。
C-27地块:建筑面积18.92万方,扣除安置面积,仅不到4万方,相当于比例21%,按照面积换算仅不到20亩。
不用做过多计算,这个旧改的结局比环南亏的更多。
盘点总结
对于福州目前的供应局面,其实略显尴尬,不同于以前被诟病地块太外围,或者楼面起拍价过高。
从这一年多的供应来看,大部分纯商地块给出的诚意都不算差,不少还给出了周边不错的划片加持。
上一场土拍,五四北的低容积率纯商,甚至给出了起拍价不到1W的定价,这放在前几年是难以想象。
奈何这样的诚意下面,最终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底价成交。
下一场土拍,江南CBD、金山的两幅地块,大概率还是兜底结束。
这也会和五四北一样,楼面价被锚定在一个更低的空间。
除了价格诚意外,这2年多鼓台启动集中旧改,也很大程度弥补了市中心的供应,不过从当初溢价成交到如今,降低楼面价还是兜底的局面。
这种场景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土拍的信心问题,还有财政问题。
近期的旧改可以发现,拆的区域,本身容积率越来越高,加上规划的纯商地块,出让楼面价越来越低,换言之拆迁的利润是越来越低,甚至会出现亏本的财务情况。
只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兑现,无非是拖长周期。
这也就出现了近年不少安商房出现没钱回购导致无法回迁等情况。
总而言之,目前的市场,供应端的问题比想象的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