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什么实习经验,也可以应聘这个工作岗位吗?”“我的专业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地对口,但是我愿意学习……”
4月27日下午,“闵”企进校2025年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校企人才对接遴选会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专场招聘会顺利举行,近500名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26届毕业生和23家工业区企业参与其中。
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为何要提前开启毕业生“就业第一站”?据介绍,莘庄工业区在以往组织企业进学校校招时,常发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就业预期存在一定落差,于是便专门组建了一个人才服务团队,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动员属地企业提供更多实训机会,以期通过1年的实习,给大学生充分的就业磨合期,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2023年,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与莘庄工业区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促进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构建了“需求导向—技能强化—精准输送”的人才供应链,形成了“实习即实战、毕业即就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在活动的致辞环节,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贺瑛表示,此次专场活动聚焦“3+6”产业,学校紧跟国家和上海市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形成了面向“2412”(2个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4个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时尚消费;1个新赛道:元宇宙;2个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智慧养老)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了新“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加速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人才培养进程。
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剑英表示,作为全市首批市级工业园区,莘庄工业区不再满足于“制造工厂”的标签,而是全力向“智能智造生态圈”转型。“东海模式”是成功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在莘庄工业区,每一颗螺丝钉的转动,都在参与时代的进程,而青年学子的加入,将让这份“制造”升华为“智造”。
活动一开始,包括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企业,就企业概况、企业文化、企业岗位等展开了宣讲,让在座的大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更清晰、快速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之后的双向选择。作为学长,即将在下个月正式入职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的2025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夏应天还为学弟学妹们做了经验分享。他告诉记者,去年在招聘会投出简历后,喜获公司的参观邀请,之后便顺利得到了实习机会,“自从去年7月进公司开始实习以来,我学习、成长了很多,不仅考出了电工证,而且正在从一个‘小白’向‘多能工’迈进,非常有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宣讲环节结束后,遴选环节大幕拉开。记者了解到,此次,23家企业一共带来了56个岗位,计划招聘260人。不一会儿,在每个企业的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第3年参与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许冰告诉记者,在过去两年中,有近20个东海学子成功入职,“在当下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动能,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非常强,尤其在软件方面,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已经成长为了技术骨干。”2026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尤振宇在这里投出了今天的第一份简历,他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消除了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渠道障碍,另一方面突破了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就业壁垒,这种“直接”正是学生们最需要的。
在当天的活动中,“新质人才共育基地”揭牌,将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破解“学用脱节”难题,基地配备企业导师驻校机制,实现技术研发与教学实践双向赋能。校企党建共建签约,创新“党建+人才”协同模式,通过组织共建、人才共育、发展共谋的“三共机制”,将红色基因注入产教融合,打造出党建引领下的人才生态圈。此外,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佳雇主”,彰显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深度投入。
据悉,招聘会共收到简历110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360余人次。下一步,莘庄工业区、属地企业、高校三方将持续合作,丰富“政校企”平台的功能性,通过联通企业和高校深度对接,实现高校学子与园区发展的同频共振,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质量。
图文:青年报
部分供稿:龚宣
编辑:陈亦静(实习)
初审:岳顺顺
复审:范仲毅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