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汤汤,
经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大桥》节选。
我和徐老师走在得胜村的宅头巷尾,宅上几乎没有新的房子,大多陈旧而斑驳,有的平房看上去有数十年了,那些两层楼的房子估计最晚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从村落的布局结构上来看,它不似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松松散散,而是紧密有致,依稀有种小镇街巷的感觉,小巷中铺着的是青石板。碰到村上的老人,一打听,还真是。
这个紧邻黄浦江的小村落因明代抗倭大捷,一战成名,被命名“得胜港”,此后乡民安居乐业,尤其明末设渡口后,遂成集镇,过往盐铁塘、黄浦江的客轮货船常在这里停泊,到清代、民国期间商贸越加活跃,集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店,20世纪40年代,达到50多家,还有两处寺庙,一处为佛教寺院大觉寺,另一处为道教关帝庙。新中国成立后,得胜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乡、高级社、生产大队等的所在地。
热情的老人指着巷口处的石板桥对我们说,别看它毫不起眼,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吾伲小辰光时,格里邪闹猛!(我们小时候,这里很热闹)”接过我递给他的烟,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明显有些兴奋,话多了起来,虽然是当地土话,好在我是听得懂的,甚至有种亲切感。毕竟闵行和松江是隔壁邻居,追根溯源,还同属松江府,语言体系一脉相承。
“老早街上光茶馆店就有七爿。”老人说。从什么时候集镇废了呢?我问。老人面朝西侧,抬手说道:“看到哦,建那座大桥时,一部分村里厢人搬脱了,集镇也搬迁到北爿车墩去了,格里就冷落了。”
老人嘴里的那座大桥,就是松浦大桥,也就是之前说到的“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1972年,国家重点工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俗称金山石化)在上海市最西南的金山卫地区破土动工。为了承担石化总厂的运输任务,必须在附近修建一座越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使黄浦江两岸联结在一起,于是在黄浦江上建大桥的设想终于摆上了议事日程,而且迅速落地推进。
1973年7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第十六勘测设计队对金山卫铁路支线,经过选线比较,提出了枫泾、米市渡和得胜港三个建造黄浦江大桥的比较方案。最终得胜港方案胜出。1974年7月,施工队伍聚集在得胜港,打下了第一根混凝土管桩,擂响了第一锤撼天得胜鼓。
松浦大桥总投资5250余万元(我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工人月工资一般在36元左右,可见建桥费用之巨。),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设计、施工。仅一年零一个半月后,1975年9月11日,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次年6月29日,铁路桥上层的公路桥也建成通车。
1975年,建设中的黄浦江大桥,即现在的松浦大桥(资料图片)
1976年6月,黄浦江大桥落成通车(资料图片)
这座越江桥不仅工程巨大复杂,其桥型虽类同南京长江大桥,双层两用,却别具一格,与特大型长江大桥相比,更显出它的精巧秀气,与江南水乡的情调十分吻合。桥头周围的道路遍植绿树,四周花坛里花木葱茂,形成一片绿化生态区域。在此观光休闲,当别有一番意境。
因为是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其地位可想而知,故当时当仁不让地被命名为黄浦江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我正在读小学,学校组织秋游,徒步来到这里,登临桥上游览。目睹伟岸的桥姿以及在桥上巡逻的解放军战士,感到莫名兴奋和自豪。还有一次,是跟着外公和我妈去的。为了弄清桥上究竟有多少盏路灯,外公便用火柴棍来计数。那时人小,也没见过什么世面,觉得桥好大好长好美,除此之外,找不到其他形容词来表达这份直击内心的震撼。直到1991年11月19日,号称“中国第一”的南浦大桥横空而起,我乘车行驶在这座市区第一座黄浦江大桥上,当年的那份感慨才被打破。
2022年10月29日,我重游松浦大桥,并在得胜港流连。这座大桥起初的黄浦江大桥之名随着后来黄浦江上的大桥越建越多,终于没有守住,在1989年改名为车亭大桥,1995年再一次改名,以松江首字加“浦”字,定名为松浦大桥。
我和徐老师从得胜港村宅出来后,走车亭公路拐上了松浦大桥的公路桥,到对岸叶榭寻了一处空地停车,在岸边才发现下层桥梁竟然可行人通行,忙登上楼梯观景,才发现别有一番景致。
好多年没有走过松浦大桥,发现它变样了。一了解才知道松浦大桥从2017年6月30日开始,经过了历时五年的工程改造。原来下层的铁路桥已经单列建设了金山铁路黄浦江特大桥。松浦大桥仍然为上下两层,上层桥梁为公路桥,汽车通行,但下层桥梁被改造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步道上增设了座椅、小品景观和古朴的路灯,用建设方的话来说,“遵循简洁原则,打造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慢行空间。”
叶榭这里保留着最原始最自然的农村景象,南桥堍处附近有当地农民在路边摆摊,出售自家所种的蔬菜;而北桥堍得胜港这里,竟然开设了一家名为流浪蜗牛野奢露营地的休闲场所,桥东西侧相通,占地面积不小。大概因为是周末的缘故,在里面游玩的人还是挺多的。
松浦大桥下的露营地(徐晓彤 摄)
一座四十多年前为上海石化总厂而建的大桥,如今有了完美的观光功能,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吴玉林
朗读: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 附属学校 许青彤
编辑:汤婧娴
初审:陈梦玲(实习)
复审:林心怡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