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荐2025年第二季度“龙江好人”候选人公示
按照省文明办“龙江好人”候选人推荐工作要求,依据评选标准,市文明办坚持正确导向、面向基层、优中选优、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基层推荐、综合审核,拟推荐8名同志作为绥化市2025年度第二季度“龙江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4月28日—2025年4月30日。如对公示人选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间反映。反映情况要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须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应署名并提供联系方式。受理电话:0455-8386241。
绥化市文明办
2025年4月28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事迹吧
平凡中彰显担当
用爱与责任书写基层故事
徐念念,女,198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绥化市北林区紫来街道红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从事社区工作已经第9个年头了。9年里,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满腔的热情,帮助困难和弱势群体,以社区工作者的满腔热血,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
徐念念的身影踏遍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一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她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乐于奉献,将百姓之心、他人之心视为己心。自到社区工作以来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把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作为工作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始终把自己看做是党组织、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经常带领社区干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生活情况。9年来,徐念念凭着踏实的足印、执着的精神、奉献的情怀,全力奋战在基层一线,她把全部的经历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她最钟爱的基层社区事业上,在平凡中彰显担当,用爱与责任书写基层故事。
四十年坚守剪纸初心
剪纸人书写非遗华章
付清超,女,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海伦市傅氏剪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付清超成立个人剪纸工作室,从事海伦剪纸的设计研发、艺术展览、私人订制和教学培训,工作室有注册商标“傅清超满族剪纸”,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付清超秉持着“敬业奉献、传承创新”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以技艺传授助力就业增收。他多次深入乡镇,开展公益剪纸技能培训,手把手指导农民学习剪纸技艺,帮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拓宽收入渠道。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近20期教学培训班,培训学员超1500人次,让100多位农民在农闲时通过剪纸创作增加家庭收入。
在4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付清超创作剪纸上千幅,50余幅作品荣获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金奖等各类奖项;2018年作品《富贵旺财图》由全国人大作为新年礼物赠送法国国民议会;2020年,作为黑龙江省代表项目,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活动,为海伦剪纸在国际和国内的顶尖舞台上作出了精彩的展示。因其在海伦剪纸传承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付清超获得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龙江技术能手、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龙江大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各类荣誉及称号达20余项。
用爱浇灌青禾 用奉献诠释人生
关成文,男,1969年6月生,绥棱县第一中学教师。曾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他从教34载,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用满腔热忱诠释“爱岗敬业”的深刻内涵。他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并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到校,晚上10:30点以后回家,四季交替,往返奔波,甘于奉献和付出。2023年那一年,高考临近,他却身患重感冒,连续的发烧、咳嗽,他用沙哑的声音给学生讲解每一道习题,当年高考班级有7名学生斩获单科满分。历年来,他所育学生有数十人考入清北等顶尖985名校,百余人进入211等顶尖学府,连续3届班级全员升入“双一流”高校。
他深耕德育沃土,以“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潜能。他践行“独行速,众行远”理念,通过“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培养的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学科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牵头打造教研共同体,推动全校生物学科建设工作,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良性发展格局。
以税为业书赤诚 平凡岗位谱芳华
袁宝莲,女,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海伦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副分局长。自2000年参加税务工作以来,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纳税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她牵头梳理办税流程30余项,推动“一窗通办”“线上办结”覆盖率提升至90%,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缩短20%;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她精准辅导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累计为辖区企业减免税费上亿元;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期间,她带领团队取得营商环境考核“全地区前三”的好成绩。
在国地税合并期间,她因表现突出获得黑龙江省税务局“嘉奖”;疫情期间,她利用“非接触式”服务模式,组建线上服务团队,为企业办理线上业务3000余笔;在推广非接触办税期间,她设立“爱心专窗”,服务对电脑、手机操作不熟悉的办税群体千余人。
为精准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她带领团队累计为1700余户纳税人共计退税费31915万余元;24小时电话畅通解答纳税人个税改革咨询,累计为纳税人、缴费人答疑千余次;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她落实“政策直通车”“税企互动”等举措共惠及纳税人900余户;所带领的青年集体于2020年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
女教师扎根乡村14年
点亮乡村教育希望
孙巍梦,1985年5月生,中共党员,青冈县昌盛镇中心小学校教师。2011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投身青冈县昌盛镇中心小学教育事业,现任语文教师兼学年组长。她先后荣获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马云乡村教师奖” 等多项荣誉。
初入岗位,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家庭复杂,可看到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孙巍梦毅然选择坚守。特岗三年间,她潜心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以扎实专业与教育热忱,为乡村教育奠基。
随着教龄增长,她格外关注留守儿童内心。不仅给予物质帮助,更注重精神关怀。她以身作则参与慈善,创新环保教育;在班级管理上设立多元职务,培养学生责任感;课余通过家访、谈心了解学生,自学心理学疏导情绪,还耐心劝解离异边缘家长,守护孩子成长。
孙巍梦积极投身教育改革,钻研理论,关注教育动态,踊跃参与各级教学活动。她将所学融入实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量。
十四载坚守,孙巍梦始终牢记育人使命,未来她将继续扎根乡村教育一线,为乡村孩子播撒希望,助力他们实现梦想。
爱心商家五年公益路
用爱心传递温暖
曹洪成,1979年4月生,青冈县立民社区金城一号小区尚原超市老板,兄弟联盟义警成员。他用五年公益路,在社区传递温暖,赢得广泛赞誉。
2019年7月开办超市后,曹洪成加入同心志愿服务队投身公益。疫情三年间,物资紧张,他多次捐赠物资助力抗疫。同时心系社区贫困群众,自掏腰包购置米、面、蔬果等生活物资,亲自送到困难家庭,与群众亲切交流,了解需求、关心健康。
2023年12月,他加入兄弟联盟志愿服务队,持续奉献爱心。春节前夕,积极参与慰问孤寡老人活动,精心准备年货逐户送达,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让老人们在寒冬感受社会关爱。
日常生活中,曹洪成是邻里熟知的热心人。当小区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儿女又不在身边时,他迅速赶到,将老人背下楼送往救护车,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助老人转危为安,获居民称赞。担任义警期间,他风雨无阻巡逻,维护社区治安;遇邻里纠纷,及时到场耐心调解,化解矛盾。
五年里,曹洪成捐款捐物超 1 万元,参与志愿服务不计其数。他以平凡善举,书写不平凡的公益篇章,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让爱心在社区不断传递。
钩织传情助力就业
免费教学温暖人心
伏晓东,女,1972年11月生,兰西县新民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平台用1296个作品免费教会了5.6万人钩织技艺。帮助部分年轻的宝妈,以及生活拮据的老人通过钩织实现就业,将钩织变成了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事业。
公益直播,传递钩织温暖。偶然机会,伏晓东在直播中展示母亲的钩织作品,精美的手工艺品瞬间吸引众多网友目光,大家对制作方法兴趣浓厚。伏晓东敏锐察觉到这是个好契机,既能让母亲开心,又能传承钩织技艺,于是她的直播间变成了免费教学平台,网络世界中,伏晓东通过网络直播以及短视频,将钩织手艺传递到远方。
周边邻居听闻,也纷纷上门求学。伏晓东和母亲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技巧,在她们耐心指导下,不少邻居从钩织小白成长为能手,邻里关系因钩织愈发融洽。伏晓东发现,有不少观众对通过钩织实现就业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望。其中,有一部分年轻的宝妈,因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伏晓东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她们取得联系,为她提供了更深入、更系统的钩织培训。母亲的钩针与伏晓东的镜头交织,织就温暖网络。伏晓东以质朴行动诠释“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和母亲一起传递人间至善与生活热爱。
七旬婆婆照顾植物人儿媳
用爱撑起全家的一片天
王丽华,女,1954年2月生,兰西县新生社区居民。2020年3月儿媳在下班途中,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她骑行的三轮车被一辆出租车追尾,送医后,医生说颅脑受伤,存活希望不大,王丽华却坚决要做手术,她说:“无论如何都要救她,不管啥样,只要她活着就好”。最终儿媳的命是保住了,但却瘫痪在床成为植物人,面对因手术欠下的债务以及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儿子,王丽华毅然扛起家庭的重担,为了方便照顾儿媳,王丽华在兰西县新立社区学府现代城租住一个20平米的车库,并鼓励儿子外出务工偿还债务,一家人同心协力,克服生活的磨难。
王丽华成了租住小区里最忙碌的老人,每天一大早起来先做饭,然后送孙子去上学,再急匆匆往家赶照顾儿媳。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儿媳,她在儿媳床边放了一张小床,作为陪护床。儿媳的餐食需要打成流食来喂,她要考虑到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还要给儿媳理疗、做语言康复训练,细心的王丽华一样不落,日复一日地耐心陪伴儿媳和她轻言轻语的聊天,只为能看到儿媳哪怕一点点的进步。5年来,王丽华,这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以超乎常人的勇气挺身而出,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为一家人撑起了生活的希望,为患病的儿媳撑起一片天。
来源: 绥化宣传、绥化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