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广元苍溪县的一场举报风波,让基层教育工作者集体破防。学生举报学校晚自习和食堂问题,教育局工作人员一句"代表你老爸骂你"被送上热搜,可剧情很快反转——举报内容一一被否认,当地网友集体声援:"这就是老师平常说话方式啊!"
这事儿得从4月27日说起。苍溪县教育局通报显示,工作人员范某某接电话时确实存在"言语失范",已被停职。但通报里还有2个关键信息:经实地核查,晚自习时间符合规定,食堂也没发现异物(来源:苍溪县教育局官网)。可媒体只盯着"骂学生"做文章,把“学生向教育局举报饭菜有蛆被骂”的话题炒到五千多万阅读量。
矛盾点来了:尽管现在学校、老师被家长举报,多数不属实,但像苍溪这样引发全网混战的还是头一遭。听着电话录音里那句"你这个年龄不读书干啥子",苍溪网友实话实收:“他的方言意思是你算个啥?我代表你父母来教育你”"我们老师都这么说话!""他当过中学老师,这就是恨铁不成钢啊!"
其实基层教育早就在负重前行。2024年,半月谈记者调研,西南某基层教育局,八个月收到128条举报信息,仅7起基本属实,占比0.05%,也就是九成九不属实。举报的人员包括家长和学生,涵盖除教师管教行为之外的多种荒唐理由,包括老师的衣着、甚至老师吃外卖等。
因为举报老师甚至诬陷老师没有成本,学生和社会人员随意举报诬陷老师。最近的,海南家长龙某怀疑老师殴打孩子,在各个自媒体平台发了大量诬陷老师的自媒体文章,被法院判赔礼道歉。远的,2023年5月22日,大学生举报兰州大学历史院某课堂讲授内容不当,调查不属实,校方通报还了当事老师一个清白,但未对学生诬告行为作出处罚。
回到苍溪事件,范某某的最大争议,是把"老师"和"教育局工作人员"两个身份拧成了麻花。即使心知肚明学生或是恶意举报,他那些"代表你老爸骂你"的土味教育,放在讲台上或许能被理解,但作为接投诉的教育局工作人员,确实容易授人口实。
破解困局其实有现成答案。教育系统之外,多地探索建立恶意不实举报筛查机制,如盐亭县《查处恶意举报办法》明确黑名单实施惩戒制度,伊春市八部门联合打击职业索赔,天津纪委监委启动反向调查程序为干部澄清正名。苍溪教育系统要是能联合其他部门,形成一种查处恶意举报机制,或许就能避免这场风波。
说到底,教育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当举报回归监督初心,当管教保持育人温度,那些"代表家长骂你"的土话,或许就能变成孩子们多年后怀念的:"当年班主任也这么吼过我。"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