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
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
西泠印社 编 金林西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721-7
开本:32开
定价:246.00元
封泥又叫作“泥封”,乃古人于文书囊笥上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从而起到对封护物件的保护、保密与凭信作用。封泥之称最早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其载东汉少府属官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现所知最早出土封泥坑窖是在道光二年(1822),蜀人掘山药得一窖,凡百余枚,估人赍至京师,大半破裂。诸城刘燕庭、仁和龚定庵、山西阎帖轩各得数枚,余不知落何处。真正定义封泥性质与用途的是清末金石学家刘鹗,其编撰的《铁云藏陶》中有铁云所藏封泥一卷,辑录封泥163枚,并在自序中有言:“泥封者,古人封苞苴之泥而加印者也。”
关于封泥之史料价值及研究意义,前贤已有深刻见解。罗振玉于《郑厂所藏泥封》序中将古封泥之价值概括有三:“可考见古代官制,以补史乘之佚”;“可考证古文字,有裨六书”;“刻画精善,可考见古艺术”。
罗福颐将封泥证史之价值概括有五:“校郡县名之殊异”;“补官制之缺佚”;“辨记载之漏略”;“正史志之违异”;“明沿袭之讹字”。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收录西泠印社藏封泥173件,来源有五:
1.1999年,路东之捐献“少府工丞”“居室丞印”2方封泥。
2.“中尉之印”“寿陵丞印”等27方封泥于2002年征集所得。
3.2005年,刘创新捐献临淄封泥100件,其中包括“来无丞印”“齐武库丞”等。
4.2020年,孙辉将玺印、瓦当、陶文、画像砖等共计500件藏品捐献西泠印社,其中包含43件封泥。
5.2022年,王臻捐献宋、元、明古印11件及战国封泥“䈞”。
西泠印社社藏封泥按所出地分有五类:新蔡故城战国封泥、西安相家巷秦封泥、临淄西汉封泥、灵宝弘农郡西汉封泥、平舆汝南郡东汉封泥。
1
新蔡故城战国封泥
新蔡故城战国封泥的发现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本书辑录仅1枚,释曰“䈞”。
此封泥群属于我国唯一一坑以战国封泥为主的封泥群。这批封泥绝大多数属于楚系,所出单字封泥“䈞”,数量占比极大,版别也多。《说文》段注:“䈞、笃亦古今字,䈞与二部竺音义皆同。今字笃行而䈞、竺废矣。”
“䈞”作为地名见包山楚简237:“亯(享)祭䈞之高丘、下丘各一全豢。”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简24:“兽(守)中,䈞也。”“䈞”字,王弼本作“笃”,新莽改“䈞”为“笃”,其来有自。
周晓陆、路东之《新蔡故城战国封泥的初步考察》一文中认为通“笃”,信也。大量“䈞”字封泥对认识新蔡古代市场经济贸易有着特殊的价值。参见《鉴印山房藏古玺印菁华》中辑录有“䈞邦率玺”,“䈞”抑或为地名。
2
西安相家巷秦封泥
本书辑录相家巷秦封泥29枚,数量虽然不多,然品目则众,所涉官名覆盖面较广。
高等级中央职官相关封泥有:中尉属官“中尉之印”;少府属官“少府工丞”“左司空□”“御府□□”“乐府丞印”“左乐丞印”“尚卧”“居室丞印”“北宫弋丞”“寺工丞印”“寺从丞印”;典客属官“郡右邸印”“郡左邸印”;奉常属官“寿陵丞印”;内史属官“内史之印”;郎中令属官“南宫郎丞”“郎中左田”;宫台禁苑属官“高章宦丞”“安台丞印”。
地方职官相关封泥有:“雍丞之印”“华阳丞印”“咸阳亭□”。
据此分类可以得见相家巷封泥所涉及官名覆盖面甚广,尤其是中央职官比例很高。这些秦封泥是研究秦代官制、郡县制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少品类皆可补秦官制之缺佚。
本书附带地名封泥又是研究秦地疆域范围、政区建置和沿革的重要材料。因此相家巷秦封泥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秦代官制体系及秦汉官制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
临淄西汉封泥
临淄是早期出土古封泥的地区之一。临淄古封泥最早发现于清代,但发现之初并无确年记载,可确知时间为同治十年(1871)十月前,藏者为陈介祺、孙文楷等。
本书辑录临淄西汉封泥共计119枚,皆为临淄刘家寨所出。依内容可将这些封泥所涵盖职官类别加以区分:一是齐国诸卿及其属官;二是齐国封域内县、邑官;三是齐国辖境内乡官。
本书辑录临淄封泥资料丰富,包含了齐国诸卿及其属官职名,是其他地所出封泥之远不可及,也印证了《汉书·诸侯王表》所载“宫室百官,同制京师”。临淄封泥的发现,为研究王国官制体系提供了珍贵材料。
本书所见齐国诸卿及其属官相关临淄封泥可归纳如下:
少府属官“齐服官丞”“少内”“齐都水丞”“齐乐府□”“司空”“司空之印”“齐铁官印”;太仆属官“厩印”;詹事属官“齐食□丞”;中尉属官“齐武库丞”;宗正属官“齐内官□”;卫尉属官“齐卫□□”;大司农属官“齐太仓印”“仓印”。
齐国地域广远,辖县颇多,本书所录封泥中,可见齐国所领之县、邑有:临菑、东安平、下密、营陵、西安、般阳、来无、姑幕、狄、腄、东平陵、临朐、磿城、博昌、益、黄、都昌、勮、委壤、即丘、辟阳等。
辑录乡印封泥可见涵盖乡名者有:平望乡、渍郭乡、广文乡、广陵乡、广乡、安国乡、阳夏乡、信安乡、都乡、南乡、北乡、西乡、左乡、武乡、定乡、昭乡、路乡、昌乡、成乡、高乡、端乡、正乡、益利乡、利居乡、轵乡、中乡等。这些乡印的大规模发现也是其他封泥群之未有,汉代之地理文献基本止于县、道,乡之资料则甚少。《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于此间依然可见汉承秦制之遗,故这些乡印封泥是研究乡与县的沿革关系的莫大补充。
4
灵宝弘农郡西汉封泥
灵宝弘农郡西汉封泥传出灵宝函谷关遗址,此地为弘农郡郡治所在。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置弘农郡,辖11县,郡治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
本书收录此地封泥1枚,文曰“王茈”,为西汉私印封泥。
私印封泥有着重要意义,因传世私印较多,而私印封泥极少;官印封泥发现甚夥,然官印实物甚少。二者恰为互补,相为表里,又可互证。私印封泥的伴出官印又是其准确的断代器物,故可充私印断代之标准器具。
5
平舆汝南郡东汉封泥
平舆汝南郡东汉封泥传出沈国故城遗址,位置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东汉汝南郡郡治即在平舆。
本书所录平舆汝南郡东汉封泥共计23枚,视封泥形态,四周方整,皆东汉之所遗。
依封泥内容可知为汝南郡辖县与侯国上行文书、货物的封检遗存,可见保存较为系统而又准确的汝南郡各县、侯国的沿革信息。可知此为边界十分清晰的汝南郡封泥群。
本书封泥所涉汝南郡辖县名有9个:女阳、项、新蔡、阳安、慎阳、上蔡、平舆、宜禄、新息,皆可与《后汉书·志》相契合。《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我们也可以此判断所辖县之大小与人口数量。
本书辑录侯国相关封泥者七:弋阳侯相、新蔡侯相、朗陵侯相、吴房侯相、富波侯相、安阳侯相、细阳侯相。
侯相乃侯国特有官名,汉朝在侯国设相,主治民,官秩如县令。
这些封泥为我们了解汝南郡下辖诸县、侯国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材料,并有着其他封泥群所不具的显著特点。
明清之际的篆刻家,以秦汉印为艺术旨归,开创了精彩纷呈的篆刻流派。由于封泥面世较晚,直至清末开始才慢慢被众多篆刻家所学习借鉴。这其中不乏多位西泠先贤,师法封泥而化为己用。
01
钱松
“西泠八家”之钱松擅长披中带削之法,时人谓之“春蚕食叶”。其部分作品,如“臣继潮印”“横云山民”等印具有明显的封泥痕迹,对印章边框的处理有所继承和突破,呈现出漫漶、朴拙、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那种含蓄的刀法、一波三折的线条、似断非连的衔接手段,将封泥的意趣展露无遗。
▲臣继潮印
▲横云山民
02
吴昌硕
学习封泥而能化为己用,气息高古而不露痕迹,其中之佼佼者当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吴昌硕刻印长期滋养于封泥,很多印的规制直接取法于此,如“葛书徵”印边款:“方劲处而兼圆转,古封泥时或见之。西泠一派实祖于此,兹拟其意,若能起丁、蒋而讨论之,必曰吾道不孤。甲寅初春,书徵先生属刻,即正之。昌硕时年七十有一。”
▲葛书徵
吴昌硕对封泥精髓的把握可谓一针见血,即“方劲圆转”。封泥里的很多文字排布即是对“方圆”这一美学命题恰到好处的表述,在某种程度上比古玺印所呈现的还要委婉和含蓄。
吴昌硕擅长运用封泥元素入印,并经常在边款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只字片语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意义。如“缶”印款署:“拟古封泥,老缶。”“缶老”印款署:“壬子嘉平,缶道人拟古封泥遗意。”“聋缶”印款署:“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学封泥者宜守此二语,苦铁。”缶老可谓深得封泥三昧,“拙、古、虚”正是封泥的精要所在,其中最微妙者在于“虚”,相对汉印之实,封泥更多呈现的是斑驳和笔断意连,以及线条和边框的完美结合。
缶老所刻印章中有很大一部分胎息于封泥,如“荫梧”“染于苍”“舞鹤轩”等印,将苍茫、漫漶、浑穆之气发挥到极致。
▲荫梧
▲染于苍
▲舞鹤轩
03
王福庵
王福庵擅长运用封泥元素,而且不露痕迹,手段高明,这和他长期经营于元朱文是密不可分的,所刻之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粗边框,如“旦不塘”“傲不可长”等印,将其中一两条边线加粗并适当加以残破,做出封泥钤盖后挤压的效果,这种手法吴昌硕、邓散木等人也经常使用。
▲旦不塘
▲傲不可长
另外一类则是王氏的独创,如“欧大庆印”,将四周边框线条作曲折状,“庆”字和“印”字两条短竖粘边,既呼应又有变化。
▲欧大庆印
又如“博仁长寿”印,将右边边线大幅度曲折,“长”字左上角和“寿”字左下角粘边,形成三角呼应关系。
▲博仁长寿
再如“郦承铨印”,四周边框全作曲笔处理。这种手段可谓艺高人胆大,因为曲折的线条一旦刀法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疲软,而王福庵却能于宛曲中体现劲健生涩,不愧为元朱文的一代宗师。
▲郦承铨印
又如“江夏李氏北凉碑馆”印,只将上部边线大幅曲折,造成类似封泥一边缺损后的感觉,可谓神来之笔。
▲江夏李氏北凉碑馆
西泠印社所藏封泥,从战国至东汉,涵盖数个代表性封泥群,官私俱有,中央、王国、侯邑、县乡可谓详备。其中多个封泥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与研究价值,同时又是战国秦汉时期玺印艺术的真实再现。今合集于此,可谓嘉惠印林。
本书书名由西泠印社副社长孙慰祖先生题写。
书中所用封泥照片均为全新高清采集,编排设计中着重突出正面文字的展示,同时附以背面照片及原大拓片,使读者全面获取封泥信息。
注:本文根据书中文字整理而成。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本书)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
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
西泠印社 编 金林西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721-7
开本:32开
定价:246.00元
售价:1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