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香港"交家用"的讨论在内地社交媒体掀起波澜。
有内地网友发帖询问:"香港的孩子工作后要给父母交家用,是真的吗?"
(图:小红书)
问题一出,迅速引发热烈讨论,两地网友纷纷现身说法,意外揭开了一场关于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大讨论。
港人破防
众多香港网友表示:“是真的,这是必须给的,多少都要给。”
(图:小红书)
比如有香港网友在大学事情就开始交家用:
(图:小红书)
还有香港网友工资一万四,会拿出4000港元交家用:
(图:小红书)
甚至有的家庭还会靠给的多少来相互比较:
(图:小红书)
据了解,"交家用"在香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家庭制度,指子女将收入的一部分交给父母补贴家用。
这种传统虽非法定义务,但在香港却是普遍现象,甚至被视为子女的基本责任。
香港家庭认为,这是培养子女责任感和回馈家庭的重要方式。
(图:香港01)
但这却让内地网友大感意外。
大部分内地网友表示从未听闻此习俗,更有人调侃:"不都是父母倒贴子女吗?"
这种认知差异让香港网友同样震惊:"交家用不是全国统一的吗?"
(图:小红书)
香港网友开始破防,再三询问:“内地真的不用交吗?”
(图:小红书)
还真不用!各地网友开始分享本地情况。
上海网友:"父母早为孩子备好房产,哪会在意子女那点收入。"
(图:小红书)
河南网友:"孩子工资自己花就好,父母反而担心他们不够用。"
(图:小红书)
甚至有海外留学生表示:"多数内地人都不知道家用是什么,甚至家长会在子女工作初期继续提供经济支持。”
( 图:小红书)
这下子知道真相的香港网友们留下了羡慕的眼泪。
观念“大有不同”
不过,许多香港网友仍然坚定认为:"父母养大我们,交家用天经地义,这是中国人的孝道。"
(图:小红书)
他们认为这是应该的,“给家用”就是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父母有足够的条件安享晚年。
(图:小红书)
但内地网友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浙江网友:“月薪三千自己都不够用,根本没钱交家用。”
(图:小红书)
四川网友:“工资还没父母退休金高,父母甚至还要倒贴。”
(图:小红书)
在通仔看来,这种差异的背后,与内地和香港两地“平均工资”水平息息相关。
以2024年为例,深圳作为内地经济发达城市,平均工资大概在1万元左右;
而依据港府公布的数据,香港去年就业收入中位数高达2.25万港元,几乎是深圳的两倍。
(图:香港01)
较高的收入水平,也让香港网友在交家用这件事上更具经济底气。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很多内地网友认为:父母有自己的退休金,不需要交家用了。
(图:小红书)
在内地,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许多父母都有稳定的退休金,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甚至还能有余力帮扶子女。
反观香港,没有明确统一的退休年龄,官方虽建议65岁退休,但并无退休金制度兜底。
(图:香港经济日报)
香港人的养老主要依赖两种途径:
一是“强积金”,类似于内地的社保,由个人和公司每月各缴一半,待65岁后可一次性提取。
(图:网络)
2020年数据显示,香港退休人士平均领取强积金34万港币。
不过,这笔钱需应对漫长晚年,未必宽裕。
除了强积金,香港政府还推出了“高龄津贴”,70岁以上老人可以领,每个月1570港币。
另外还有一种“长者生活津贴”,有资产限制,一个月4060港币。
(图:晴报)
但香港物价高昂,日常开销巨大,尤其是医疗成本,堪称“天文数字”。
所以,在香港许多高龄的老人仍然在工作,就是为给自己攒下足够的养老钱。
(图:香港01)
这种现实压力下,香港子女交家用,既是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也是为家庭抵御风险增添一份保障。
孝心明码标价?
当“交家用”的话题掀起讨论热潮时,同时还有一个难题也出现了:“家用”收多少合适呢?
之前就有港人在社媒发帖征求意见:应该收子女工资的百分之几呢?
部分家长立场坚定,认为15% - 20%的工资比例实属合理范畴:
(图:香港讨论社区)
有家长提出子女家用问题应分情况处理:
(图:香港讨论社区)
也有港人认为金额不重要,最重要是关心父母,有家长表示只象征性收3%。
(图:香港讨论社区)
其实子女同样也担心。他们既害怕给得太少,被误解为不懂孝道、不懂感恩;又担心给得太多,自己陷入经济困境。
为了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有网友脑洞大开,自制了一份“家用计算表”,为港人提供参考:
(图:香港01)
比如从小到大父母给足零用钱的+1000 ;
每逢过年父母给买新衣服新鞋子的+1000 ;
在家里吃晚餐的+1000 ;
不用做家务的+500;
(图:香港01)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致估算出应交的家用金额。
那么,大家会交家用吗?如果交的话,每月会交多少呢?